美文网首页精华国学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笔记
知常道——读《道德经》第十六章

知常道——读《道德经》第十六章

作者: 十年一觉扬州梦_a7f1 | 来源:发表于2020-04-02 12:35 被阅读0次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为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若是致虚、宁静的功夫到达极致,以去知去欲。那么万物的生长、活动,我们都不难看出他们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往复循环的规则。虽然万物复杂众多,到头来还是要各返根源。回返根源叫做“静”,也叫“复命”。这是万物变化的常规,所以以“复命”叫做“常”。了解这个常道可称为明智。不了解这个常道而轻举妄为,那就要产生祸害了。了解常道的人无事不通,无所不包;无事不通,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做到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体道而行才能永垂不朽。如此,终身也就可免于危险,

引语:

虚静的学说是由往复循环的理论而来。当“静”为道回返原始的形体时,动则为道暂时的表现。动静循环说,乃是道家的基本学理。

不要做任何荣誉的承受人,不要做主谋策划的智囊,不要承担事情的责任,也不要做运用智慧的主宰。了解大道的无穷,便可遨游无边无际的所在,;克尽自己天赋的本性,不要自以为有所得而喜。因为世上的一切,不过是虚无罢了!

静默可以补养疾病,按摩眼角可以防止衰老,心情平静可以治疗紧张。这不过是教劳动人命安静休息的方法。若自身能求平静的人,就用不着这些了。

相关文章

  • 来自《道德经》的千年传唱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 这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大概...

  • 知常道——读《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为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

  • 不知常,妄为,凶!

    “不知常,妄为,凶!”这句话引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为: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颇有感触。...

  • 向善

    听完《道德经》第十六章:虚静归根后,认同如下说法: 不认识常道,妄加作为就要招致凶祸。知道这个常道才会包容,包容才...

  • 道德经之不知常妄作

    #本文源自道德经之第十六章 常,在本章指规律。 知常,则是按规律办事,讲究顺势而为,顺理而作。 不知常,则指违背规...

  • 16-2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16-2“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意思是说:芸芸...

  • 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

  • 16-3 知常容容乃公

    16-3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意思是说:知到平常就会宽容,懂...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16:有生复命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

  • 虚极静笃——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9)

    道德经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常道——读《道德经》第十六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xx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