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绘本故事被改写成散文,成为2019年浙江宁波中考阅读理解题目;
如果,一个音乐人从绘本故事中收获灵感,创作一首动人的歌曲;
如果,一本绘本曾在1988年获得美国凯迪克奖金奖,被翻译成中、法、德、韩等多语种版本……
那么,这本绘本必有“过人之处”。
《月下看猫头鹰》与其他绘本故事相比,显得别具一格。
它是一首散文式的现代抒情小说,以一个孩子安静平和的口吻,讲述孩子自己和父亲共同经历的一次美丽的自然冒险之旅,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父女亲情等深意。
01
绘本的文字作者是美国著名绘本作家珍·尤伦,她有“美国安徒生”之称。
《月下看猫头鹰》颇像珍的传记式作品,她和丈夫、孩子常常在冬夜出门,前往自家附近的树林,饶有兴致地观察猫头鹰。
在她的文字里,恬静冬夜的清冷气息扑面而来。
她的作品文字干净优雅,用词贴切,将小女孩从期待、不安、紧张再到喜悦的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用词的精巧和细腻程度,在儿童绘本中十分鲜见。
绘本中,约翰·秀能的图画为珍的文字锦上添花,在他笔下,人和动物呈现一种和谐的状态。
约翰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是公认的生态画家。
《月下看猫头鹰》中呈现的景色,正是他参考了新泽西州农场绘制而来的。钢笔勾勒边线,水彩铺色,大面积留白表现清冷的月光和洁净的雪地,这种技法颇似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整个故事散发着静谧的气息。冬天的雪夜,父亲第一次带着年幼的女儿,远足去看猫头鹰。
皎洁的月光下,小女孩拖着小小的影子,跟在爸爸身后,踏雪而行沙沙作响。
走了许久也没有发现猫头鹰,父女俩并未气馁,继续向前。在月光下的一片空地上,爸爸模仿着猫头鹰的叫声。突然,一只猫头鹰回应着,飞翔而来……
文尾有一段意境感很强的话: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02
《月下看猫头鹰》的文字尤为适合父母与孩子一起朗诵,一起体验其中的韵律之美。语文课本中常常出现一句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怎么才算有感情?
朗诵是一门学问,它不仅是学会某种技巧,让孩子的表达更加生动,更是一种贴近作者创作心情的方法。
在亲子共读《月下看猫头鹰》时,父母可以用朗诵的方式,搭配符合意境的舒缓音乐,和孩子一起感受绘本文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绪。
首先,父母和孩子在读绘本的时候,可以搭配符合意境的舒缓音乐,一起感受文字的美感。
可以提前准备长长的汽笛声、寂静深夜小狗的叫声、扑簌簌的落雪声、踩在雪地里的咯吱声等音频资料,在读到绘本相关的情节时播放,孩子一定会对这样的阅读方式非常感兴趣,也必定会有新的感受。
其次,朗诵必须融入感情。读到重要情节的时候,父母可以跟孩子互动,一起探讨此时绘本里人物的情绪。例如绘本中的父女俩来到松林地带,爸爸学完大角猫头鹰的叫声后,小女孩和爸爸都竖起耳朵听,可是猫头鹰并没有出现。
此时,父母可以停下来问孩子:
“猫头鹰没有出现,你觉得小女孩是不是有点儿失望,但她不会放弃希望,是不是?我们再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以此引导孩子思考,为此后朗诵时孩子进入角色、融入感情打好基础。
另外,朗诵的时候,控制语速也很重要。父母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的思想感情来调整语速。绘本中,小女孩和爸爸走在静谧的雪地里,慢慢悠悠,节奏比较平缓。
随着故事发展,当猫头鹰即将要出现的时候,小女孩儿和爸爸的情绪激动又紧张,越来越兴奋。
“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让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着我的嘴。我用心地听,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
很明显,这段话加快语速读出来会更有味道。
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故事角色扮演,这有助于孩子进入故事情境,身临其境地模仿,体会不同语速呈现的情绪差别。
给孩子读一本绘本,在他的心灵种下一颗种子,终将有一天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
《月下看猫头鹰》优美的文字,是锻炼孩子有感情朗诵能力的范本,技巧固然重要,感情的输出更是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