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李开复写的这本《人工智能》比较适合领导,项目经理,BA等一类想了解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人群。对于想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具体事情的人员来说意义就不大了。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心得或摘要
第一章 人工智能的定义
本书开始就说明人工智能已经来了,并且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智能助理方面:
如微软的小冰,在最强大脑节目中出现的百度的小度,IOS的Siri,谷歌的Google Now,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ho等产品都是智能助理一类。这些产品虽然没有像手机一样大众化,但是在某一些方面已经影响很大了。随着事情的发展,将更大范围地扩大我们的视野,影响我们的生活。
新闻推荐和新闻撰稿方面:
这一方面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倒是没有感觉到,要不是书中描述或新闻中报道,还真的不清楚这事情。正如书中说描述的机器人撰写的稿件和我们人类撰写的稿件,生活中我们已经分辨不出来了。
机器视觉方面:
人脸识别,OCR等都属于这一方面的具体应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的准确度将有更大的提升,也将更大地应用于我们生活中。
AI艺术方面:
简单的来说就是机器也可以帮我们画画了。设想下一台机器能运用人类的抽象思维做出人类能理解并欣赏的绘画。那机器和人类在这一方面又有何区别?
还有自动驾驶,搜索引擎,机器人,机器翻译等很多应用场景。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本章节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讲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各个应用。其实就是想告诉读者:人工智能真的已经来了,而且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了。
讲完各种场景,作者试图给人工智能下个定义,我个人比较认同作者的第四个定义(会学习的计算机程序),因为从人类的成长过程和当今流行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来说,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这里也罗列下作者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
1.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计算机程序
2.于人类思考方式相似的计算机程序
3.与人类行为相似的计算机程序
4.会学习的计算机程序
5.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并获得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
第二章 AI复兴
从书中了解到人工智能经过了三次发展。分别是:
1.20世纪60年代(具体就是1962年),IBM开发的西洋跳棋程序战胜盲人跳棋高手;
2.20世纪90年代 IBM的深蓝电脑战胜国际象棋高手;
3.当今的谷歌的Alpha GO 战胜国际围棋高手。
现阶段的AI复兴主要是在:AI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数据挖掘 三个方面有比较大的体现,也是在这三个方面改变最大。语音识别就是第一章提到的智能助理之类的用户场景,以更加接近理解人类语言为目标(专业点的说就是自然语言的识别)与人类沟通。机器视觉就是图像识别。以人脸识别,ORC为主要场景。数据挖掘就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对有效数据的提取和筛选,更好地辅助决策。
本章还深入讲解了深度学习相关概念,提到了特征,向量,数据模型,数据训练等概念。深度学习和之前的机器学习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一种数学模型对真实世界中的特定问题进行建模,以解决该领域内相似问题的过程。区别就是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而得到基本有效的模型。
第三章 人机大战
本章主要讲几个实例来描述人类与经过学习的机器之间的竞赛。第一个例子就是Alpha GO人工智能。该人工智能背后的团队来自英国的Deep Mind 团队,也介绍了该团队的创始人哈萨比斯的个人经历。读完哈萨比斯的个人经历,就会觉得Alpha GO战胜围棋高手这个事情为什么是由Deep Mind团队来完成,有非此团队莫属的感觉。
第二个例子就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员研究德州扑克。以此来攻克人工智能机器能战胜人类智能的问题。即是人机大战的核心问题(人工智能挑战人类智能的问题)。
之后作者引入了一个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的概念。前者就是专注于解决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后者就是胜任人类所有事情的人工智能。作者在这一章也描绘了一个未来人工智能的场景,即机器能完成人类的大部分事情。
第四章,AI时代,人类将如何变革
在第三章描述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也就是在未来,机器将替代人类。这样的话,人类将怎么办。在这一章作者描述了人类将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如何改变自己。首先AI只是人类的一种工具而已,就技术而言,技术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将如何利用好AI这门技术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如何建立与AI相配合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如何用制度来保证AI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而不用担心危害人类的潜在分险。然后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去迎接AI新世界,接受它,包容它。不应该因为AI有不好的一面而排斥它,甚至阻碍AI的发展。
第5章之后的就没有阅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