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学术史对先秦名家的评价不高,甚至批评名家是“苛察缭绕”与“琦辞怪说”,其实名家是可以理解,并且也有着它自己的价值的。
先秦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龙。惠施主张的是“合同异”说,公孙龙主张的是“离坚白”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派别。
惠施的“合同异”说中有“宇宙是圆的”的洞见,他的这个学说有个终极的人生目标,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他是以名理的方式达到这个结论的,与庄子以玄理方式达到这个结论,意义完全不同的。
公孙龙的“离坚白”说中有个存有论的洞见,即每个概念皆各自独立,各有自性,互不凌驾。他的“离坚白”中,有两个主要观点:一是存有论的(离、藏的观念中);一个是认识论的(视觉得白不得坚,触觉得坚不得白),从认识论来看,这是主观的观念论)。
尽管惠施与公孙龙所提炼的内容还不够精纯,还含有人生目标,认识论与存有论,但是他们已经在重视逻辑的分析,抽象的思考,是可以由此进而达到讨论逻辑的本身的,因之,他们所作的工作可以算是名学的初步预备工作。
然而,由于中国人不喜欢抽象的思维,所以先秦名家的学说没得到重视,也就没得到继承,它只昙花一现,然后便没有了,甚是可惜。这是中国文化不足的地方。但今天,当我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后,也是可以将它发展起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