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之广
邓析辩论图,侵权即删
所谓名家,是以研究规律、思维和名实关系的哲学流派。因为擅长辩论,故也称之为“辩者”。名家,是先秦诸子百家其中的一员,其代表人物有邓析,公孙龙,惠施等。
“名”和“实”的关系,借用哲学家冯友兰的话:“从逻辑上讲,中国古代哲学的名与实的对立,很像西方的主词与客词的对立。”
至于“名“和”实“,这两个字的具体涵义,名家们也没给出一个详细而又准确的答案,但其内涵和外延是可以界定的。
1、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每一个都是“实”,每一个“实“的称谓,就是那个实的“名”。
例如,“那是梨树”,“猫是动物”,其中的“那”和“猫”就是“实”,“梨树”和“动物”就是“名”。
2、“实”是个体,特别的;而“名”代表“实”的共相。
譬如,“这是张三”,“这”是“实”,“张三”是“名”,
“张三”即代表共相,即代表现在的张三,也代表过去的张三,代表今年的,也代表去年的。
最先讨论这个问题的是老子,孔子也主张正名,因为墨子注重实用主义,故提出一个“实'字。
名家的产生,是源于制定法公布后,社会上出现律师一类的人物,常常辩护法律条文,这些人专门探讨名词概念,故被称之'辩者“。社会继续发展,尤其战国中期,社会变革激烈,旧的概念不能诠释和反映新兴事物的内容,而新的概念还需要社会公认,这就出现名实不符的想象。后来社会上出现一些以人的认识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学者,致力研究论辩逻辑问题,就形成了名家学派。
秦朝以后,名学衰微,因它与当时中国文化的主流不一致,加上其内容难懂艰涩,佶屈聱牙,牵强附会,令人望而却步。
名辩之学,虽然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其精髓早已渗透儒、道、墨等诸家文化中,促进了中国古代思想学和逻辑学融合的大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