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暑期这些天,在家的时候有空就翻看张文质老师的著作《教育是慢的艺术》《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一直以来,我这个人总给人“快”的感觉,似乎永远停不下来,象一阵风似地来来去去。但看书却不快,因为常常要不由自主地咀嚼书中的意思,而且会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进行反思。于是期待着,能见到真实的张老师,校本培训成就了我的梦想。
整个上午,张老师都在进行着演讲。他没有坐下来,手持话筒在台上边走边讲,非常洒脱。我听着,就忘记了用笔记。
谈到童年,张老师说“童年所受的教育,影响最为深远”;谈到教师素养,张老师说“小学教师的素养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仁慈’”“教师不仅不能用言语伤人,更不能用眼睛杀人”。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老师所说的“好教师的三条标准”:一个好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更为成功、更为健全、更为幸福;一个好教师应该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小5岁;一个好教师应该看上去就是个教师。这三条标准听起来并不深奥,却真切地凸显张老师“生命化教育”的理念。
下午,报名参加了“与张文质先生面对面”专题沙龙。这是一次特别的活动,地点设在风景秀丽的湖畔,外面有风、有雨、有荷叶摆动、荷花婀娜,意境就非常的美。再加上今天的沙龙本来就很吸引人,室内流淌的就全是温馨了。
在同事们的提问、叙述和张老师的讲述中,我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但面对面时的胆怯使我的话始终没说出口。我自知自己的专业书读的实在是不多,但我崇尚“为人善良、待人温厚、关爱学生”,正如张老师所说:要有期待之心、要有向善之心。这是人的禀性,但也是可以培养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点音乐知识,这样才有了他们成年后铭记着我当初送钢笔字帖给他们的细节;作为审美教育,我对学生“五音不全”的天然嗓子没有嗤笑还引导全班学生懂得尊重和理解,这样才有了孩子始终的坦然和对音乐的不放弃;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坚持认为“孩子的事都是大事”,让行动少一点功利,多一些亲和。坚持着,我努力地去做一名好教师。
但我知道,好教师光凭“爱”还远远不够。
张老师提出了教师成功的标志是:让学生对你产生知识的折服,道德的肯定,情感的依恋,精神的景仰。还告诉我们这十个“学会”是努力的目标: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学生;学会等待;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表现;学会反省;学会创造。
那,就让我们时刻都不忘“学会”。提升自己的过程,学生也便得到了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