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于2017-05-23
如果说我有什么爱好的话,那么读书算一个,或许它也是我最大的爱好。
图书馆的借阅系统有统计功能,得出的结果挺有意思,与老铁们分享分享。
借阅数最多的是工业技术(176本),几乎占了借阅数的一半,这与我工科生的身份相符,需要指出的是这类书中的一部分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另外的部分是我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发展需要选择性借阅的。
排名第二的是文学(87本),我没记错的话这类书我主要是在大一借的,大一后就不怎么借了, 这或许反映了一种心态上的变化。
排名第三的是哲学、宗教(53本),这倒出乎我的意料,我记得哲学和宗教的书我没看多少,或许借得多,看得少吧。
排名第四的是数理科学与化学(27本),这个类别中主要是数学,数学就是理工科中的九阳神功,一旦学好,学习具体的科学技术就要轻松许多。
排名第五的是艺术(17本),这反映了我的艺术爱好,像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等。
排名第六的是语言、文字(14),语言是思考的工具,文字是记录的符号,生活中无处不在,因为熟悉,所以关心。
剩下的类别就占得很少了,每类不超过10本,它们是(排名不分先后):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经济,社会科学总论,自然科学总论,天文学、地球科学,政治、法律。这些部类占比不大,但它们既然存在便说明我的兴趣触及到了这些领域。
乍一看好像很丰富的样子,其实只有两类,技术类和非技术类:技术类用以增长才干/应试(一声叹息),非技术类用以陶冶情操/休闲放松。
13年和今年借阅量明显不足,这很好解释,我就不说了。
14年到15年借阅量逐年上升,但16年相对于15年的增长明显不及15相对于14,这是为什么呢?
14-15之间我大概意识到了图书馆是个好地方,所以有意识地多借多看,因此造成了借阅量的攀升。
15-16之间我的观点增加了新的内容:在借书的数目和阅读度上要作出权衡,借书却只看一鳞半爪并不可取(但也不必然不可取),不看见更广大的世界同样不可取(但也不必然不可取)。
按照借阅系统的提法,我算是“阅读达人”(偷笑),因为我借了不少书,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借书不是目的,看书才是;
看书也不是目的,获取信息才是;
获取信息也不是目的,改变自己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