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对自己负责。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偷偷推卸自己的责任。比如疫情期间,想带孩子上课,却让爸爸做决定,一旦出问题,就可以自欺欺人,责任不在自己,都怪爸爸。
2.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最好尽快“长大成人”。
3.经常问问自己,你感觉怎么样?更多的时候,我们习惯了屏蔽掉自己的感受。
4.孩子不按照自己意愿做事的时候,自己经常威胁孩子,“你再怎样,我就要控制不住发脾气了”。孩子才是她人生的主角,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
5.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所以,不要把孩子变得一味地听话、顺从。
6.严厉高压的父母,与弱小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想要存活,只能讨好,顺从,久而久之,形成依赖的生活方式,很难长大成人。
7.獾教育蛤蟆,从来不会倾听,只想摆出一副教导者的样子,批评人家的短处。蛤蟆的忏悔只是表象,实在防御獾的攻击,不是发自内心的,不能带来真正改变。对待孩子也是如此。
8.父母是两个仁慈的独裁者,俘虏了你,掌控了你,又对你加倍关心照顾,你会是什么感受?
在愤怒和依赖还有爱的多重夹击下,孩子只能学习不带攻击性的发火。
比如撒泼耍性子,父母拒绝了自己的需求,孩子是愤怒的,但无法用暴力或者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去回应,只能躺在地上,又踢又叫。
9.怄气也是发怒的一种方式,是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常发生在自己的家庭里,自己是怄气的一方,怄气是输家对强大的赢家做出的一种反应。
10.儿童释放愤怒的方式,由弱到强,退缩,厌烦,拖延,郁闷,任性,怄气,撒泼,叛逆,成年人一旦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会造成两个后果。
一是被人嘲笑
二是告诉别人这人是个失败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