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具有逻辑性,就要像对待一件待售的产品一样,从头到尾进行打磨,而并非随性所欲地表达,那其实只是随笔。
想要让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有逻辑性,有以下几种方法,每一种都是需要在每一次写作中刻意训练的。
1.写文章之前一定要列大纲或思维导图
就像我们在读书时代,每次考试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列提纲,否则那篇作文很可能被判为跑题,得分不会高。当列出每一段的提纲,在写的过程中,每一段的小标题都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你即将跑题即兴发挥的时候,把你拉回到主题的下面。
后来在读书或者讨论某个项目的时候,我会发现思维导图也是一个不错的工具。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表现形式,可以很直观地将大脑中关于某个主题的素材分门别类地放好,思维导图列出来后,基本上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文章的框架。
2.前50篇文章练习“一篇文章只讲一件事”
尽管已经日更一百多天,回过头去看看,能够做到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地只讲一件事的文章,少之又少。有的时候是出于情绪的表达,有的时候几乎是为了完成日更而日更,这样的练习其实有些无效。
3.采用”事件+评价“的方法,让文章逻辑更清晰
按照我们叙述的习惯,经常在一件事情还没讲完,就会插入自己的体会与评价。接下来再继续叙述该事情,这样的思路只适合于彼此之间的闲谈,而体现在文章中则会现得有些混乱。不妨将整个事件讲完,然后再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细节进行不同层次或者不同角度的评价,看起来会更有逻辑性。
4.主语一致原则
当一段文字里面出现了多个人物时,切忌出现不同的主语,尽管可以读得通,但是整体得阅读体验会下降很多。只要出现单一的主语即可,其他的人物角色均可以在主角的主语动作下插入到文章中。
5.正确使用连接词
想起了以前读书时,语文老师带着学习每篇课文,对承上启下的段落或语句都会着重讲解,因为这些语句或段落就像穿针引线的节点,将一颗颗珠子串联在一起,而那个中心主旨就是串联珍珠的一条线。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使用正确的连接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了以上几点之后,是时候挑一篇之前的文章出来进行修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