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说,聚焦目标是成功的不二捷径。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所有的时间都是被安排好的,比如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读书,什么时间写作业,什么时间玩耍看电视。
等我们稍微长大一点,我们就开始动脑筋,发现如果我们在吃饭前完成作业,那么吃完饭后,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玩耍,就可以更自主地安排玩耍项目。
等我们参加工作后,没有父母管我们了,所有的事情和时间都需要我们自己安排,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什么时间不做什么,都需要我们做选择,或者让我们的习惯做选择。
每一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有的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人却过得一塌糊涂,因着每个人对每个时间段做什么事的选择不同,安排事件的优先顺序不同决定了我们的差距。
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本书里,有一个贯穿全书的思想,就是:
少即是多。
我听过很多人解释这句话,这本书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最清楚。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经过长期统计分配问题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世界上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
有人说这个定律的对于人类社会研究的重要性,不亚于牛顿万有引力。
因为它具备普适性,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族群,古往今来,都大致如此,有社会的地方,就有这样的分配不公。
美国通用公司的顾问朱兰,进一步延伸了帕累托的理论,他指出:少量的原因、投入、付出常常产生大量的结果、产出、回报。
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工作中取得的80%的成绩来自于我们做了重要的20%的事。
这本书的作者发现这个秘密后,就发现了成功的捷径,就是找出这个20%,然后全力以赴,就能取得成功。
如果作者止步于此,也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进一步深化了帕累托定律。
他将找出来的20%的事件,再运用帕累托定律找出20%的20%,然后再帕累托,找出20%的20%的20%,如此反复缩小范围,最终聚焦到作者所说的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这就是作者提出的极端帕累托定律。
作者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40岁学习吉他,可是每天只有20分钟练习,他就去向吉他大师约翰逊请教,如果只有时间掌握一个技巧,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练习音阶,通过这个音阶的练习,不久后,作者也能独奏很多大师的曲子。
我们每一天,坐进办公室,可以列出一张很长的待办事项,我们就应该用极端帕累托方式,找出最重要的那一件,这件事是你今天所有内容里最重要的一件,今天如果只把这件事办成了,你在其他事项上就算什么都没做,你也觉得收获满满。
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找出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找出最重要的那一个步骤,然后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攻克那个最重要的点,把这个点做到极致,取得的收获反而更多。
这就是“少即是多”的原理。
日后我们继续讲解如何聚焦,如何找出关键的少数,如何摒弃琐碎的多数。所有的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