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冬去(八十七)

作者: 倚然君 | 来源:发表于2020-11-20 15:08 被阅读0次

            我这辈子与好些个“一辈子就一个坑”的发小相比,算得上四海为家、浪迹天涯了。特别是退休赋闲去了东北澳的几年里,时常都有恍若隔世的错觉:我的故乡还记得我吗?我的那帮发小还能叫出我的名吗?我真的是从那个叫“高滩岩”的地方走出来的吗?两个月前我与几位发小相约而聚,重走老家的路。从凤鸣山步行穿插到街道中段的高滩岩小学,然后去下街、往上街,边走边认这是哪、那是哪?虽然略有迟疑恍惚,但基本能说出个七七八八。这人啊到了现在这岁数,刚刚经历过的事没准转头就忘,而过去了几十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一闭眼就浮现眼前。

          “高滩岩”虽然因为军医大、西南医院而闻名,但街道却稀松平常。小时候走的是泥土石子路,读初中时期升级为沥青路,现在是混凝土路。街道弯曲起伏不宽不阔,老旧房屋大都一楼一底,商铺店面也不奢不华。上次发小们一路走来,各种久违的地名脱口而出,什么三号院子、四号院子、曹家院子、七组坝子;什么医大礼堂、门诊部、汽车班、仓库;什么粮店、邮局、银行储蓄所、新华书店;什么商店、副食店、菜店、肉店、餐馆、照相馆;什么接水站、老虎灶、茶馆;什么高滩岩水库、医大、医院背坡下的小河沟,还有与这些名字有关的逸闻趣事,全都蹦哒了出来,在脑壳里打转转。这个时候终于长舒一口气,对自己与“高滩岩”的身份感有了一份再次确认、重新认同。

            我的父母解放前两年,因特殊原因从异地任教辗转来到高滩岩。父亲后来响应党的号召,改行去了远郊的国有农场,母亲作为高滩岩小学(也有称为军医大附小)元老,从建国初期任教至七十年代末。我的家一直就在学校里,但一帮要好发小或家住上街、或下街,或军医大、医院,几十年过去了,有的联系还算紧密,有的几乎渺无音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来冬去(八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wd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