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百年随想

作者: 林_林 | 来源:发表于2020-01-03 22:35 被阅读0次

 歌德曾在一次谈话中提到:“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来说,个个可贵,作为整体来说,却又那么可怜。把德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人民作一比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的感情,我是尽一切可能办法来克服这种情感的。”

中华民族从来也不能体会德意志分裂的可怜,但却在整体的可贵之外,陷入到了一种个体的可怜中。伴随着中国的复兴,我们愈发地将中国人的素质与外国人相较,许多的问题,真的假的林林总总都暴露在我们的眼前。公德!公德!公德!不知什么时候,中国人的公德竟然成了一个问题。无数的人都在强调,无数人都在呼吁,无数人都在行动,规劝自己,规劝他人。可从13年到18年,这似乎依旧很成问题,从语气越发加重的文章来看这样的情形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善。

是因为什么这才会成为一个问题,大概是因为那些我们所听闻的“不文明行为”的执行者们,和呼吁者们不是同一种“中国人”。这大概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种看法了,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对于我们这些“庶人”来说,即使不懂“礼”而犯错,“刑”也不会减轻半分,于是乎就有一种处罚的论调甚嚣尘上。持此论者,大概是抱着一种“耻之一字,所以治君子;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的态度。

自视为君子,视他为小人。这是许多人的毛病,有的时候,我也会堕入其中,不能不时刻提醒自己。这其实是一种米兰昆德拉所谓的“媚俗”,事实上,“痛苦”的产生,歌德的痛苦,我的彷徨,都可能来自于这种媚俗。媚俗似乎是痛苦的根源,都是出于一种对某种陈腐的思想的绝对认同。在我看来,君子和小人本就是以往的刻板印象,组成社会的不该是这对立的两极,而是认同公理的“公民们”。歌德几百年的痛苦与困惑,或许正与我们今日的烦恼与苦痛是相似的。

我们的苦痛,势必将如此下去了。这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苦痛,可怜到悲壮的境地,庞大的农民群体,甚至像是农奴一般,是写作自由民的奴隶,无怨无悔地劳作。所有的汗水和血泪,浇灌出这样一个伟大的文明,惯出了一个庞大的所谓精英阶层,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在旧社会里,大部分人都是老百姓,上面压着官僚压着贵族压着皇帝,就连老百姓都要分三六九等。而在现代,人人都应该是公民,市民是,农民是,官员是,各界精英们也应该是。然而事实却总有一些意外,总有一些人不自觉地把自己分割出来,为一些虚荣心?自以为高于一些人,秉持着一种自大的盲目的视角藐视某些人。听话的,任劳任怨的小民们,在他们被需要时,只是堪堪冠以一个人民的名号,而在精英们背地的谈论中,就会伴以劣根性等污名化的称号。

沉默的大多数,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群体?许多人常在想,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许多人都在批判沉默的大多数,认为正是他们,沉默的人群,放纵了恶,视之为“恶之平庸”。殊不知沉默的大多数何错之有,沉默的人群中的每个个体,常称的“老百姓们”,或许大概都是善良的,聪明的,朴实的。你可能会嘲笑我的天真,因为大多数我们所知的犯罪者、作恶者,都是小民们。然而使他们爆发、愤怒乃至犯罪的是什么?是过不下去的生活。从前饱经苦难的中华人民们大多能爆发出惊人的忍耐能力,除非活不下去,否则他们总能凭着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微薄的赖以维生的口粮。之所以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大概是积怨已久,不得不爆发了。小民的恶,是如何产生的呢?大多是来自上级的,外部的影响。他们大多是接受者,所谓上行下效。

我们不过是群讨生活的小人物们,我们于真相无知,于现实无助,一旦发声,一旦出手,便可能成为受害者,且不论对象是否正确,更会模糊现实,颠倒是非。反而要以谨慎的眼光打量那些高谈阔论者的居心是否叵测。为什么小民是沉默的呢?他们不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以保自己的正常生活不会被葬送。

我们要的安全感,并不仅仅只是来自于国家对外的强大。假如我生活在幅员辽阔的元朝,他的统治者们曾经征服过大半已知的世界,我并不会感到安全,因为我耕作的土地随时会被掠夺为牧场,我也可能被强征为劳役的民工;假如我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上常常让英法两大霸权让步的纳粹德国,我并不会感到安全,因为我知道暗中的盖世太保监视着我的生活,飞扬跋扈的纳粹官员肆无忌惮地敛财,我随时会失去一切;假如我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却没有可靠的法律保护我的人身自由,我的财产,我并不会感到多么安全。如今的生活当然不想过去那般不堪,已经有了惊人的进步。

在泥土中沉睡的大多数们,在最残酷的四月,如果出头,迎接他们的不过是一片苍凉的荒原,要想要生存下去,除非卑微如尘土般沉默,只能扭曲如蛆虫般苟且,若真抛弃一切如行尸走肉般活着,真不如在泥土中沉睡,做一颗蕴含着未来、满怀着希望的种子,而永远不要腐烂,不要忘记自己绽放的能力、生命的潜能,这或许是一种最可贵的美德。

但是,要何时去绽放呢?在说过了“哀其不幸”的部分,就轮到“怒其不争”的部分了。虽为小民但依旧是公民而非臣民,过去,臣民被给予了枷锁,在封建社会,过的是暗无天日的生活。而如今呢?好像是人们自己带上了枷锁。我们能获得知识,我们能掌握观点,义务教育让所有的人几乎都有识字的能力,思考的基础,公民的精神在酝酿,而我们不该将其抛弃,弃之不顾。法制在逐渐健全,民主在不断进步,我们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自信,能够成为公民,发声而不忧虑于自己的安危,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伟大,为了每一个公民,不再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出自己的声音,发出沉闷了数千年的声音。

在我看来,那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并不适用于我们,我们从来就不是一座孤岛,而是沉默了数千年的大地,今时不同往日,大地该发声了。要我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座独立的孤岛,留下理性的思考,不同化于沉默的大地,也不淹没于汹涌的浪潮而成为一个个可贵的个体,之后再共同组成我们可贵的,讲理的公民集体。

相关文章

  • 歌德百年随想

    歌德曾在一次谈话中提到:“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来说,个个可贵,作为整体来说,却又那么...

  • 《东京一年》除了在朋友圈晒照,旅行还有别的用处吗?

    在东京的一年,拯救了蒋方舟,就像两百年前逃离魏玛的歌德,终于在意大利重获灵感。 歌德的出逃“并非是因为走投无路,而...

  • 吴荣强 ‖ 新诗百年随想(诗歌随笔)

    新诗百年随想 吴荣强 诗人沈浩波在某篇百年新诗访谈当中,列出了几个时期的领军诗人。 第一代,纪弦 ...

  • 歌德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我们在一片安谧中长大成人, 忽然被投进这大千世界, 无数波涛从四面向我们袭来, 我们对一切都感兴趣, 有些我们喜欢...

  • 歌德

    谬误属于时代

  • 歌德

    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 但比不上观察~~歌德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每天都在变

  • 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男,1749年8月28日-183...

  • 歌德

    在所有的山顶上一片静寂,在所有的树梢上你几乎感受不到一点风声,林中的小鸟不吱一声,耐心点吧,不用多久你也将得到安息。

  • 歌德

    黄金白银似烟云,文滔武略定乾坤; 忠义一生世人唱,诚谦智勇平滔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歌德百年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wt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