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写我心  (代后记)

我写我心  (代后记)

作者: 宋林科律师 | 来源:发表于2022-09-02 23:30 被阅读0次

      或许是我特别钟情于文学的缘故,我固执地认为,那曾经十分神圣的文学,如今依然神圣,未来将会更加神圣。故在我的心目中,古今中外那些优秀的作家最受我的敬重和爱戴。

      我打心眼里赞同诺奖得主莫言“作家不是学出来的”这句话,这与弋舟老师所言文学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需要文学天赋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以为这不仅是苦口良言,更是至理名言。文学创作这玩艺,天赋能占七成,而后天的学习和努力最多只能占到三成。说实话,作为一个在文学殿堂外窥探已久的文学爱好者,因为判定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曾经感到无比的沮丧。好在有身边的老师和文友们宽慰说,要创作出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天赋不假,但作为一种爱好,抒发自己的情感,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未必一定需要什么天赋,多看多练多思多想足矣。对此我倒是深信不疑,因而不曾绝望。水平低就努力去提升,难度大就想办法克服。我写我心,写就快乐,写出的文章有人看就快乐,如果被某个平台或刊物登载,自然更快乐。

      要说我对文学的喜爱,始于少年时代。五十年前在当时的耀县中学就读时就埋下了种子。我的班主任韩守诚老师,还有教语文的尚汉华和吕家珍老师,都曾不约而同的叮嘱并期待我,把医学作为终身职业,把文学作为业余爱好,度过这一生。不论三位恩师当时基于什么给我制定了那样的人生规划,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我却辜负了他们。我终归没当上医生,却在三十八岁的时候走进了律师队伍。执业多年以后,我突然悟出,当律师和当医生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救人急难,扶危济困,内心于是释然了许多,不再为职业纠结。可是那个叫文学的业余爱好,开始还时断时续的牵挂,到中年以后便有些无奈的丢弃在了脑后。直到六十岁那一年,由于微信的使用和交流,在一个中意的日子和时刻,鬼使神差地捡起了对文学的爱好,从此不能自拔。虽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佳作出现,但热情蛮高,决心蛮大,时不时的来几句顺口溜,微信朋友圈胡发。后来又陆续加入了漆水雅音诗社和明月诗社,结识了众多的文朋诗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偶尔与他们切磋交流,还有一点小小的收获。

      若说身边对我影响最深,鼓舞最大的人,当数蒲力民和马士琦,他们都是我高中时低一级的同学。力民当初从政,不但政绩斐然,还捎带着成为著名作家,他不光是我能够成为律师的恩公,还是我向往和热爱文学的楷模。马士琦小弟在警界几十年,劳苦功高不说,还练成了著名的书法大家,作家、评论家。我的一个书柜里塞满了与他有关的各种报纸和杂志。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但自知之明告诉我,我只能仰视他们。自己的基础太差,加之逻辑思维方式固化,始终觉得自己不是文学那个犁上的铧,是一个文学圣殿门外的窥探者,观赏者。即便如此,仍然心有不舍,时常牵挂。

      此后又有幸陆续结识了赵建铜、吕学敏、陈忠海等众多作家老师,有机会当面向心中的大伽请教,学习他们的写作经验,听取他们的指点。在简书里坚持日更,当成每天的作业去完成。本书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当时的随笔。粗浅而又直白,艺术性差,唯独情感真实,不矫揉造作而已。

      六十五岁以后,我开始对学习写作倾情倾心。这其中有诸多的原因,但已故恩师的教诲和期望总是在不经意间起作用。还有一个是我有意从繁重艰辛的律师业务中逐渐退出,希望在晚年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甚至不厌其烦的向身为律所主任的儿子发出预告,让他完全挑起大梁,以便我随时轻松的转身。但职业经历和声誉的惯性却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当事人的信任与热情仍然让我时常处于紧张劳碌之中。即便如此,我还是会千方百计的挤时间来完成每天一千字的作业。我当初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任务是,七十岁之前这五年,都是学习提高锻练的铺垫过程,待彻底退出律师具体业务,便一心一意从事写作。我的夙愿是一部三十万字左右的长篇小说。这个野心不算太大,约摸着到时候一定能够实现。当然希望它是一本正经出版的图书,而且有人能够喜欢看,至于能否放在书店的柜台上卖几枚铜钱,完全忽略不计。

      没有想到我这个所谓的计划不经意间暴露之后,被赵建铜老师一脚踢翻。他此前曾经鼓励过我出本书,哪怕是个小册子,都被我一口回绝了。我焉能不知自己那点能耐。出什么书?不是丢人撂马嘛!但这下子让他逮着个音,便开始煽风点火,怂恿我立马行动。他有点感慨地说,迟出不如早出,计划不如变化。我自然悟出了潜台词是什么。未来是个未知数,谁能保证一定遂心如愿呢?况且他觉得文章还行,都是真情实感,先出了再说。有了经验和积淀,下回高标准不就行了?见我有些犹豫,他干脆自己做主,开始联系出版社,咨询相关事宜。我阻拦无果,便同意了。所有这一切,都是在闲聊胡谝中付诸了行动。到了晚上,睡在床上再回想白天的作为,竟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在不断的忐忑之间,我从简书上自己写的一百五十多万字,一千多篇散文里挑选了大约十分之一汇聚成册。我自己分不清哪好哪劣,无法预知将来的读者会喜欢哪些,无奈之下还是让朋友们出手检索去留。前前后后都得借助师友们的帮助。这正是:此生不屑享清闲,六旬过五再登攀。律坛未曾少战将,文苑却把新兵添。丹心只肯化雨露,贱骨宁愿洒江天。万般辛苦何足道,字里行间是乐园。

      有人问我,你书取啥名?我说《我写我心》。说实话,书中所写无非是些普通人的感悟,不就是我写我心,我思我言么?假若还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有些许的启迪,我就十分的欣慰了。

      来日方长,但愿你我还能在另一本书里相见。

相关文章

  • 我写我心 (代后记)

    或许是我特别钟情于文学的缘故,我固执地认为,那曾经十分神圣的文学,如今依然神圣,未来将会更加神圣。故在我的心...

  • 我写我心 (代后记)

    六十五岁以后,我开始对文学创作倾情倾心。这其中有诸多的原因,但已故恩师的教诲和期望总是在不经意间起作用。还有...

  • 我写我心  (代后记)

    或许是我特别钟情于文学的缘故,我固执地认为,那曾经十分神圣的文学,如今依然神圣,未来将会更加神圣。故在我的心...

  • 《微言大易》后记之一

    文中求道,谁为我笑 ———代后记 1 “上士闻道...

  • 我写我心

    一直以来,都想记录下自己的生活,记录下自己对日常鸡零狗碎的感悟,对人生重大节点的体验。 最早,是记在日记本上,可是...

  • 我写我心

    今天是合唱比赛的日子,此刻是凌晨五点四十三分,我已经醒来坐在床边了,天还是灰蒙蒙的,耳边放着音乐,窗外传来...

  • 我写我心

    无论日更还是简笔画,打完卡后心情是放松的。犹如那种:这件事总算做完了那种感觉。 觉得自己好像是为了打卡而打卡,姑且...

  • 我写我心

    看到今天的晨读题目我心里一阵欢喜,心想往后的文章不会磕磕巴巴的了。便开始接着往下看,它说第一步我们要自由书写,开始...

  • 我写我心

    我不是一个狂热的人,相反我对女生热衷的事物都有着极其客观的理性,我的痴迷仅仅体现在文学上。张岱在《陶庵梦忆》曾言“...

  • 我写我心

    我们的祖先在想事时,认为心才是我们意识的中枢,而且一直砰砰的跳,伤心时胸口也会痛,所以,出现语言和文字后,我们仍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写我心  (代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ay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