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孩子的文字征文专区教育培训婚姻育儿
“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常常培养“没出息”的孩子?

“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常常培养“没出息”的孩子?

作者: 熊孩子的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14:33 被阅读11次

    有太多的家长或老师表现出行为与目标的分裂,这些分裂表现为:一边赞美着创造力,一边刻意培养谨小慎微的人;一边欣赏着宽容,一边对孩子苛求挑剔;一边呼吁着要尊重孩子,一边执行棍棒或羞辱教育。

    “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家庭生活中的“控制”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生。而且我发现,家长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这种控制越容易发生。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些父母能力非凡,事业成功,社会地位出色,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很用心,可他们的孩子却懦弱、笨拙、自卑、消沉,没成为出色父母的“翻版”,却几乎是父母形象的“反面”。

    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正在于父母的强势。

    有位重点大学的教授,她自己当年从农村考大学进入城市,一直读到博士。老公是她大学同学,也从农村考上大学,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他们有一个儿子,已上大学。

    本来这该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家庭,但现在一家人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儿子虽说是上大学了,但学校很不起眼,这已经让父母深感失望。更糟糕的是,从第一学期开始,他就有几门课考试不及格,到第二学期有更多科目不及格,而且开始不去上课,整天打网游,几乎不和同学交往。到学期结束,不参加考试,以至于学校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这样下去,就要开除。

    是什么问题导致了孩子的现状?我们来探究一下孩子的现状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全部的因果关系。

    父母在学业上勤奋、工作上自律,践行了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改变人生的箴言,于是,他们要把自己的行为全部推广到孩子身上,错误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据妈妈说,她从儿子一出生,就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孩子稍懂事起,就为孩子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行为规范,她认为这是一个男孩儿成长为男子汉必备的条件。所以如果孩子不听话,妈妈爸爸就会提出批评,生气了也会打孩子。

    学前阶段,一切都非常好,显得比同龄人出色。上小学后,她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规定必须几点钟到几点钟写作业,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半个小时,阅读不少于一个小时,必须几点睡觉,考试错误率不许达到百分之几以上。开始孩子还表现得不错,但孩子的自觉性好像一直不能培养起来。日复一日,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催促和监督之下才能完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变得逆反,似乎凡父母的主张,他都要抗拒。

    不管怎样,儿子初中进入了一所不错的中学。结果他不但各种好习惯没养成,学习成绩越来越平庸,还开始痴迷电脑游戏,为此又没少和父母发生冲突。

    为了分散孩子对网游的痴迷,他们建议儿子去参加一些其他活动,父亲还在百忙中抽时间陪他一起去打篮球。很快儿子对电脑游戏失去兴趣,开始迷恋篮球,陷入玩起来就不管不顾的状态中,除了周末两天要打,寒暑假整个假期,几乎天天要去打。

    家长又开始焦虑,觉得他花在球场上的时间太多了。于是又给他规定,不管平时还是假期,每周只许打一次,每次只许打一个半小时,包括路上的时间。

    孩子每次到球场前都答应按时回家,却总不兑现承诺,妈妈就会生气地跑到球场,强行把儿子叫回来。这弄得孩子非常不高兴,说妈妈弄得他没面子,同学们也都玩得不爽,他以后没法和别人玩了。

    其实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一直表现得胆怯,那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同伴交往机会,那段时间确实他和同学往来得很好,脸上似乎也有了自信,可妈妈没在意这事。后来,大家确实不再找我儿子打球了,妈妈当时心里还暗暗有些高兴,认为如果他能在学习方面多用些功,上一所好大学,进了大学再打篮球、再交朋友也不晚。

    听到这里,大家应都有点明白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转机,可惜又被家长破坏了。

    我们继续看妈妈的陈述,高中几年,儿子几乎全部是在和父母的冲突中走过,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高考成绩很不理想,只上了二本线。

    报考大学专业时,晓航想学计算机,但父母觉得将来不好找工作。于是硬说服儿子报考了父母上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因为父母现在研究的领域和从事的行业就是这个,将来好为他安排工作,妈妈还建议儿子将来报考她自己的硕士和博士。

    为这事,他们又和孩子发生冲突。父亲更是一着急说出这样的话,“就你这样子,将来能自己找到工作吗?还不得我帮你的忙!”

    最终孩子屈服,只提出一个条件,不在本地上大学,一定要到外地上大学,这一点父母原本也不同意,后来勉强同意了。

    孩子进入大学后,父母以为接下来只是需要为他的工作铺路了,却没料到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监督,完全失控。现在看来,学业基本上不可能完成,很难毕业。毕业不了,就找不到工作,将来怎么办呢?

    说到这里,这位好强而成功的教授流下了作为一个母亲的伤心的眼泪,我知道她事实上已意识到是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

    尽管物质优裕,孩子却被带上了精神枷锁

    天下没有完美家长,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犯错,故事的家长当然也不例外。对孩子犯了很多错误,所有的错误概括起来,其实都是一个,就是家长太强势,不给孩子自由,也不给他自信。孩子降生在一个物质优裕的家庭,却一直戴着精神枷锁成长。

    一些学历较高或事业很成功的家长,作为社会人,十分优秀,作为家长,太强权了。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不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能量,就有可能对身边的人形成超强的控制力。世间万事,过犹不及。

    你们以为这就是教育,其实孩子一直生活在一种半窒息状态中,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一直没有机会成长,只能慢慢萎缩。上大学前,只是因为父母的支撑,才能勉强应付学业。高考几乎耗尽了他原本不多的能量,一旦离开家,远离父母的操纵,又面对不喜欢的专业,他肯定无力管理自己,心理和意志出现崩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意外。

    等到孩子离开父母的监督,就很容易失控。甚至学业无法完成,很难毕业。毕业不了,就找不到工作,将来怎么办呢?

    我们不过是个拿锄头雕刻美玉的农夫,生硬把一块璞玉一点点砸成小石头。

    家长不要限制孩子的无限可能

    经常有人问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答案是: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在教育上,并非家长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尤其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我认为“少就是多”是一条黄金法则。

    “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在这种“纵容”下,孩子可能损坏一些东西,可能制造更多家务,甚至可能受点小伤,而这正是走在受教育的轨道上。

    不要急于给孩子立规矩,尤其在他们认识世界的初期。儿童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探索的欲望充满体内的每个细胞,而且,他们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所以常常会做出格的事或闯祸。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期,家长要以正面心态面对孩子的种种“坏行为”,只要不危险,不妨碍他人利益,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中。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家长急于以一种成人世界的思维和标准来限制、规范孩子,很容易压抑孩子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乃至萎缩;压抑感还容易刺激出负面情绪,让孩子出现逆反或是自我封闭症状。

    在教育中,自由就是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你可以不去关注它,甚至可以不承认它,但绝不能缺少它。没有自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不是信马由缰,自由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它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并且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果艳京:家长没有激发出孩子的源动力,没有引导孩子找到他觉得好的状态,一切都以家长自身经验来规定孩子。
        所以现在我们家长的践行一部分与他们是一样的,同样是早睡早起,同样的规则,但我们与孩子一起制定,让孩子有小赢的感觉,让她感觉好,她才愿意持续做,期间也不断反复,必须允许她反复。希望不断精进后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本文标题:“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常常培养“没出息”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ej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