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碰到一类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歇斯底里的去争、去喊。希望让那个不理解自己的人,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
这种事情也经常发生在家长和孩子之间。
01
明明的奶奶会狮吼
小区楼下,明明的奶奶,每次就会用这种方式叫自己的孙子回家。因为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得特别尽兴,总是会忘记回家的时间。
照看孙子的奶奶,要回家做饭,就会对孩子来一翻河东狮吼,刚开始孩子被奶奶的威吓震住了,就会乖乖跟着回去。
可是时间一长,孩子也习惯了这种吼叫声,渐渐失去了的敏感。
当奶奶再一次使用必杀技时,明明已经完全不放在心上了。
任你暴跳如雷,如何叫喊,我仍巍然不动。
而孩子越是不理奶奶,奶奶就越是心急如焚,最后情绪被彻底点燃。
不管是谁,只要情绪一旦被触发,可怕的场景就出现了。
或是言语辱骂,或是扔甩东西,或是冷战沉默。
02
歇斯底里的呐喊里,藏着渴望获得认可
人们之所以会出现歇斯底里的呐喊,是想让对方听见自己的声音和自己的想法。
说白了,是想获得对方的认可。
而当对方没有任何回应和反馈时,这种急切想获得认可的愿望则会越来越强烈。
当孩子拿了第一名,兴高采烈的回家告诉自己的爸爸。
爸爸却很平常的说了一句:哦,知道了。
没有任何奖励措施,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失落的。
他会觉得,父亲是不关心自己,对自己的成绩也没有认可。
另一种情况,往往我们自认为对方是能理解的,可是呈现出来的,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画面,可见,我们的自认为,说白了纯属自我意淫。
很多父母在外打拼挣钱养家,以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也是能理解自己的辛苦和不易的。
可是,孩子并没能理解父母,他们会觉得父母是一个自私的人,只知道工作,而不会去关心自己。
王姐的孩子就会经常质问妈妈:你到底是不是我的亲妈?
王姐是一个会计,平时很忙,也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当闲下来陪孩子的时候,也没法做到专一,孩子就会经常抱怨妈妈没有陪自己。
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自己的辛苦,本以为孩子能体会到,没想到得到的却是孩子的指责和抱怨。
03
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结症
沟通不仅存在大人之间,孩子和孩子之间,大人和孩子之间,都少不了简单或深入的沟通。
强硬的灌输你自己认为的思想,是不太可取的。
沟通的前提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
一旦我们能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那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孩子到点了还没有回家,我们应该理解到他其实还没有时间概念,而不是粗暴的认为他怎么这么不听话。
而解决的办法,是为他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知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还有多久可以回家这样的概念。
妈妈因为儿子说的话而感到伤心,就应该真正从对方的需求点出发,他可能需要的就是妈妈抽出一点点时间,来全心全意的陪自己一会,就像襁褓时期的妈妈对孩子。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没有做好沟通,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和代沟真的会越来越远。
父母越来越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朝着非预期的方向在发展?孩子也越来越无法容忍,自己的父母不再是那个和自己亲近的父母了。
沟通是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爱的基础上的。
之所以会有沟通,肯定是希望双方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去解决问题。
父母要是给孩子摆谱,你就是我的私有物品,我说什么你就得听,刚开始,他会因为害怕而听,可是随着他的自我意识觉醒,就很难再去听之任之了。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会将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家长的经验和经历去帮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是自己也像个孩子一样,你就得听我的,我说啥都是对的。
生活已经够辛苦了。为什么还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互相折磨呢?请停止你的无效呐喊,从心出发,做个聪明而快乐的父母,陪孩子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