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定上闹钟,还要好几遍的叫孩子,孩子要么还睡在被窝里,要么懒懒洋洋的、慢慢吞吞的坐起穿衣,你急得吼、叫、喊等各种高音。结果,不是你疯了,就是孩子哭了。
你认为只有荤素搭配,才能给孩子全面的营养。可孩子只吃它喜欢吃的“肉类”,你夹进他碗里的蔬菜,会被他一个一个很仔细地丢出来。结果,本来很和谐的餐桌氛围变得紧张,孩子认准了你是个坏人。
孩子写作业前,一会要吃点点心,一会要喝口水,一会要上个厕所,坐到桌子边时,已经用了半小时;你以为,孩子这下就可以安心做作业了吧,不,他要在发个呆,玩个橡皮,画个搞怪的画等等。结果,你终是没忍住,已在心里的那团“三味真火”,孩子完全被你的怒气所吸引,本来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硬是拖个两三小时,也完不成。
你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你的好,在孩子眼里就变成了“凶神恶煞”呢?
其实,你回头仔细想想,你的初衷是为了表达你的怒气和发泄你的情绪吗?你心里的那个答案一定是“爱”。既然是爱,有没有一种让孩子比较能愉快接受的呢?方法就是二选一。
在《正面管教》中讲到一个案例,有一个妈妈知道孩子只喜欢吃肉松的三明治,可当天早上,家里的肉松没了,就能用点绿叶青菜或其它来替代。
如果是你,你可能会跟孩子讲狠地说,快点吃,不吃就饿死你。要么,就是求孩子稍微多吃点,明天一定能满足孩子的欲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97300/fbfac44154f38995.jpg)
而书中的妈妈,比较睿智,她知道儿子不喜欢叶子类菜,但更不喜欢洋葱。所以,就让儿子在“蔬菜”或“洋葱”之间作选择。结果,你一定猜到了,儿子选了绿叶菜,于是妈妈美美地夸赞儿子,真是个不挑食的好孩子,然后用蔬菜给儿子做了一个素食三明治,儿子美美的吃完,还觉得素食也没有他想象中的难吃。
所以,你看,简单的一个“讨厌的”与一个“更讨厌的”比,孩子就会轻松做出选择,从而避免了一场“大欺小”的喧哗场面。
在保险业务中,一些保险员也会经常使用二选一方案,从而让你更快决定。比如,会问:“您看,您是工作日有空,还是周末比较空呢?”而不是问:“您哪天有空呢?”前一个问题,你大部分下意识地做出一个选择,而后一个问题,你可能要思考一下,或者你正忙着其他事就直接说没空。
早上的时候,上三年级的女儿,被妈妈叫了几声,还无动于衷。妈妈觉得可以用一用“二选一”方式,于是就对女儿坚定地问:“妈妈知道你很难离开温暖的被窝。这样吧,有两个选择题,你选一下:第一就是,你现在立马起床穿衣,做好上学前准备,就可能挤出几分钟玩;第二就是,你现在可以继续睡,你可能会因此浪费一些时间,来不及吃早饭,妈妈无法送你上学,你可以体验一次自己上学,体验一次迟到。”
结果,执意不肯出被窝的女儿,立马开始掀开被子,开始穿衣。
苹果公司,生产的苹果手机样式,一张桌子就够了。是因为公司缺创意吗?不是,是因为选择太多,反而会造成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
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在辅导课的层出不穷的时代,你是不是会迷茫,无从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97300/26ff3a99720d3d2a.png)
虽然说,人生就是不断地在做选择题,如果选项太多,你就无从下手,即使选择了,也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错,当初应该选那一个的。可如果选择题,只有左或右,你一定能很快做出判断。
“选择重于能力”。相信,你一定听过这个励志句。但在孩子面前,还是要设计好选择题,不要使孩子迷惑不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