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沙溪古镇尽枕河

作者: 云起龙飞 | 来源:发表于2024-06-09 20:32 被阅读0次

沙溪,像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静静地坐在历史的长河边,用她那吴侬软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在这里,古镇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画,一首首诗。而当真正踏足这片土地,你会发现,有些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水乡的柔情。

太仓沙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年前,旧名“沙头”,自古有“东乡十八镇,沙头第一镇”之说。而今天,古镇大片独具特色的明清临水建筑、古街、小巷、古桥和名人故居,依然保持着那份古朴和宁静。

从古镇的北出入口侯泾桥边进入,河上的廊桥古朴典雅,沿着横沥河西岸一条新修建的老街,东岸有造型别致的仿古楼阁,错落有致,西边临水长廊,迂回曲折,一幅江南水乡水墨画。

走过流水小桥,走过人家,走进青瓦白墙的古镇,走在古老的巷子里,仿佛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时间一下子就慢了下来,柔柔的光线里,似乎又一下子走进了软软的老光阴里。

悠悠河水,荡涤着经年累月的尘埃。如画的江南水乡古镇,最妙的便是恰到好处的留白,白墙,灰瓦,晕染出水墨的腔调,透出江南古镇清冷的韵味,那是一种不施粉黛的自然之美。

沿七浦河两岸傍水而建的河南、塘北两条老街。河南的老街,主要是原住民的住宅区,生活气息浓,商业氛围淡。绵延的古街,静幽的古巷,仿佛一时间穿越了时空,繁华、俗世、浮躁,都被远远地隔在世外。

我在此没有久留,走马观花,匆匆而过,倒是对塘北的老街,认真仔细的观赏了一番。

横贯镇区的七浦河,就是生命的源泉和流动的血脉,它哺育着两岸的百姓,滋润着这里的一切。

行至老七浦桥,向西回望,河道两岸都是高低错落的老房子,青砖小瓦,粉墙木窗,屋连瓦望,错落有致。远处是一座石拱桥,低矮石栏,弧形曲线,造型优美。

向东望去,河面上停着几艘水乡木船,岸边一排长廊,跨河而建的平板石桥,上有一座方亭,平静的河面倒映着两岸景色,胜似一幅水墨画框。

塘北老街宋代就有,至明代最为繁华。跨过东牌坊,就进入中市街,这是塘北古街东部的核心地段。

沿七浦河而建的临水住宅,一个个非常显眼的河棚,绵延数百米,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是七浦河畔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河棚就是枕河人家挑河而建的临河小屋,伸向河面,扩大了空间。河棚作为江南水乡的典型符号,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但在沙溪却显得更为成片集中。它们以一种平和的姿态,守护着这座古镇的历史与记忆,诉说着沙溪的过往与现在。

浓郁的水乡气息,就是从这些镌刻着时光流淌过的痕迹的河棚、落地长窗中抑制不住地散发出来,最终酿成了一脉脉的水乡意境。

这些河棚与其他水边房屋的区别,就在于窗户的开间都比较大,窗格做得更为精致,有荷花形、方格形、冰裂形、几何拼图形等,美观大方,花形多样。

河边是条石砌筑的驳岸,每户人家都建有水码头,有的直放,有的斜作,高低不等,宽窄有别,让河岸人家与河水互相依偎,须臾不可分离。

枕水面街的明清古宅民居,粉墙黛瓦,争相斗妍,两层的河岸建筑,底层基本都是商店,二楼是住宅。

在街上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街道变得开阔了起来。接二连三的铜人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都是记录当年百姓生活瞬间的经典写照。

古色古香的老字号店铺,新开的灯笼店、蟋蟀店、古玩店、肉松店、蟹壳黄店、工艺品店等特色店,经营的都是沙溪历史上的特色产品。

老街店铺一家接一家,原住民开店各自做着自家的生意,卖的是自制的特产,这些沙溪地道的江南特色糕点,有猪油米花糖和桃珍糕、糖年糕、大方糕、紫米糕、盘香饼、涂松山芋、袜底酥等糕点。沙溪的糕点美,如同这座古镇的风情,细腻而温婉。

古镇上最为出彩的,当数款款清流之上的庵桥、义兴桥、新桥。这三座古石拱桥依旧安详地卧着,贯连河南塘北老街。每座桥都被岁月赋予了与众不同的风情和魅力,返璞归真的状态,夺人眼目、摄人心魄。

沙溪古镇最著名的是古朴的庵桥,最早在宋朝建立,当时还是一座木桥。到了清朝,木桥翻建成石桥,至今古桥风貌依然精神抖擞,桥下舟楫相连,天光水色辉映,拱洞连影成圆,两岸倒影成片,成为沙溪古镇最富有水乡古桥特色的点睛之笔。

再往东走,来到高真堂弄与南弄相接处,义兴桥(又名曾家桥)便出现在眼前。该桥初建于明嘉靖三年,明知州刘世龙因当地乡绅曾彪好义,令造桥表彰。曾彪“好义可嘉”的故事,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该桥也越发显得高耸挺拔和气宇轩昂。

利济桥地处老七浦桥西、古街西部,由于维护较好,所以又称它为“新桥”。每到红日西沉之时,万道霞光照射到桥身上,金碧辉耀,红彤一片。

水乡古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不觉也是风景。那种悠闲的日子,便在这潺潺流水声中忽然变得慢了,凝成了那种不愿惊扰的宁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手工艺行当逐渐在淡出人们的视线。不过在沙溪古镇一间临街小屋“圆木坊”中,上了年岁的老箍桶匠,仍用自己的执着,守望这一传统技艺。

在同样一间小屋“居有竹”里,从艺几十年的老篾匠双手翻飞不停,一根根不起眼的竹条,在他的巧手编织下,变成了精美实用的竹编艺术品。

历史上的沙溪曾经密布着独具匠心的私家园林,从老七浦桥沿白云中路向北不到300米,有一座沙溪镇仅存的江南古典园林,高大的石库门,门额镶有一块砖雕,刻有里人朱屺瞻题额的“乐荫园”三字。

乐荫园,又称乐隐园,为元末隐士瞿孝祯所建的读书处,原名乐隐园,是太仓最早的园林之一。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杨维桢偕同姚文奂循凤溪(即今双凤)而到沙溪,即被乐隐园独特的风致所吸引。随即写下了《团溪乐隐记》,使后人得以了解瞿孝祯先生的淡泊志向和宁静心态,也使当时处在僻静之地的乐隐园名声大噪,成为常熟(其时太仓尚未建州,沙溪隶属于常熟双凤乡)东南一带的名园。

旧时园址,湮没无存,仅留湖池一潭。1982年始在旧园原址重建,更名乐荫园。占地22.5亩,水面积5亩,以池水为中心,四周环以土山、长廊、水榭、花厅、六角亭、通津桥。

园中主体建筑雕花厅,梁上雕花精致,玻璃长窗,厅高敞爽。厅前平台宽阔,亭后外露台濒临水池。

站在池边,隔岸相望,湖石水池,杨柳依依,遍园青绿,古桥低卧,有亭翼然。

长廊、水榭临池面作,走在细柳如烟的古朴廊道里,一窗一韵,岁月静好,每阵风吹过都是江南水乡的温柔吟唱。

古镇如水,润物无声,此时我们身处其中,此间风景如画,此情感人至深,那些同频共振的酽浓乡愁瞬间便始料未及地扑面而来……

相关文章

  • [原创]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 作者\三石 清幽望曦朝,溪小也泛涛。 枕歌眠来晚,听水勤起早。 晨起漫步束河古镇口占一绝

  • 沙溪古镇

    8月4日 下午5点多到达沙溪古镇,因为古镇内不能开车进入,只能步行。进入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错落有致...

  • 沙溪古镇

    苏城有很多的古镇,大多数已经商业气息厚重了,座落于太仓的这座古镇,还稍稍保留着本来的味道,安静又闲适。 闲逛在这样...

  • 沙溪古镇

    从抚仙湖出发,一路上骤晴骤雨,经过八个小时车程,途中还走了一段盘山公路,终于抵达沙溪古镇。把车停在停车场,跟着客栈...

  • 沙溪古镇

    2019年4月25日,我和老伴儿坐公交车去沙溪古镇转转。 沙溪镇子不大,只有两条街。 无论在哪儿,老伴儿是逢书店必...

  • 沙溪古镇

    乘小长假还没有到,几个小姐妹商议提前自驾出游,就近太仓沙溪古镇。 因为不认识路,提前出发,约二小时车程,到达我们早...

  • 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位于剑川县,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以前马帮来往的地方,那时商贸易比较兴旺。 古镇中还留存着一...

  • 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 青瓦白墙证古今,一条玉河流入心; 庯峭霓虹映红颜,临水傲立天地间; 穹宇妒羡君之颜,偷入水中见君颜; 试...

  • 大理旅游之大理古镇游

    Day1 沙溪古镇 交通:下关汽车客运北站乘坐到剑川的中班车,到了剑川县城有到沙溪的中班(10元/人) 沙溪古镇上...

  • 桥都看桥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每次看到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枕河,我就会想到唐代杜荀鹤的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丨沙溪古镇尽枕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qp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