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就差一本道德经

作者: 柒月以沫 | 来源:发表于2020-07-06 22:32 被阅读0次

《道德经》只有五千文,句句如珠玑,句句是箴言。虽然每个字都能读懂,但能悟到其中道的人,却不多。

第七十三章中,老子这三句话,悟到一句就够用一生了。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

这句话在中华书局版本的《道德经》,翻译为:勇于敢的就会死,勇于不敢的就会活。

勇敢的会死,难道要苟且偷生才能活?这样读《道德经》是很费解的。

老子讲的是天道,如果我们用人道的思维去理解,肯定有偏颇。道心有私,为人心;人心无私,为道心。

天若有情天亦老。在天道的层面,只有规律的变化,并无感情色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要读懂老子的话,首先要知道天道的规律。

天道的规律,有两股基本力量运转,一是生,二是消,生是阳的力量,消是阴的力量。阴消阳长,阴进阳退。

古人把这种看不见的能量变化,转化成看得见的图形,于是就有了北宋周敦颐创作的太极图。

而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审美主流,都基于对称美,而对称美的根源,即是阴和阳的力量和谐统一。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

相对立的二者,代表阴,和阳的力量。

有一句俗话,非常贴切地揭示了这种规律,说:“不作不会死。”

从物理学微观的层面看,动起来,意味着能量的消耗;动得越快,能量消耗越快。当一样东西,能量耗尽,则消散,终结。

反过来,不动,静止下来,意味着能量的不消耗,不消耗则能量保存,不消散。

所以说,不作不会死。规律上,就是如此。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老子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折腾,不折腾,则没有消耗;乱折腾,则消耗自身。

修行常常要定静。

吕纯阳道人说:“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世俗人也要定静,不能乱折腾。

古人说:凡事三思而后行。

事情没有考虑清楚,没有周密的计划,不要着急去做。

我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在生意火爆那两年,头脑发热,连着开了3家分店,结果运营2年,节节亏损,最后倒闭,赚到的钱又吐出来,只剩下最初的1家店。兜兜转转,折腾一圈又回到原点,白忙活一场。

生活中的无数案例,都印证老子这句话的经典:“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

我们读老子,千万不能钻牛角尖。

这句话,不是说不能折腾。而是不逞能,不冲动,想清楚,胸有成竹,胜算在握,才去行动。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不少专家说,老子这句话是错的。

只能说,老子的道,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欣赏。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不同悟性的人,听闻道,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勤勉实践,有的人莫名其妙,有的人不以为然。

天道和人道不一样。

人道,爱拼才会赢,要争才会胜;要说话,才能回应;要召集,才能过来;要有心机,才能深谋。

天道是什么样?

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天道和人道,貌似不一样,其实也一样。

悟道的人,可以把人道和天道,和谐统一。怎么做?

“不争而善胜”

有个典故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A和B相争,结果却被不争的C,把好处拿走了。这就是“不争而善胜”的妙处。

这条规律,不管是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还是日异月新的现代社会,博弈的逻辑和力量,一直存在,从未改变。

“不言而善应”

生活中,最让人讨厌的事,就是空口承诺,无心兑现。

恋爱时,你说:“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他回应说:“那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不分离。”

甜言蜜语,让你心花怒放,却只是说说而已。

另一种情况是:

你说:“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他笑而不语,什么都不说。然后偷偷地努力赚钱,买了一枚戒指,等时机合适的时候,向你求婚。

前者是“言而应”,后者是“不言而善应”,谁是真心,谁是假意,一目了然。

“不召而自来”

假如你在创业,手上有一个很好的项目,可是资金不够,你处处求人投资,可是别人总是对你持怀疑态度,先观望。

这是“召而不来”。

你咬紧牙关,熬过最黑暗的前3年,公司的运营上了轨道,商业模式日益完善,投资者看到商机,纷纷来找你合作。

这是“不召而自来”。 。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就是“不召而自来”境界。

“坦然而善谋”

一般人认为:老谋才能深算。胸无城府,则天真单纯。

用老子“守正用奇”的规则,应该是:守住纯,才善谋。坦然而善谋。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到“坦然而善谋”?

顺其自然的人。

这样的人,坦坦荡荡,光明正大,心中不藏事,思绪不牵绊。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每天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忧不虑,顺其自然。应物而动,本性不迷。

道家圣人关伊子身上,有“坦然而善谋”的特征。

《庄子》中说他:“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易经》和《黄帝内经》说:“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一个人,有深谋远虑,灵感成雏形点子,则阴阳可测。

而坦然的人,平时心中不藏智谋,遇到事才随即应对。无招胜有招,看似没有方法,其实就是最好的方法,“神用无方”,则阴阳不测,谓之神也。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现代人说法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来自老子的原话。

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是指天道之大,之无穷,之无尽,天下万物皆囊括在内,没有疏漏的。

也就是说,天道的规律,作用在任何人事物上。每一个人,只要打开觉知,都可以悟道,领悟天道的规律,打开自身的智慧。

《道德经》貌似深奥,只要你能领悟,其实既简单,又无比受用。

毕竟,相比蛮干和瞎折腾,顺应规律做事,能让我们用最少的力气,收获最大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章

  • 悟道就差一本道德经

    《道德经》只有五千文,句句如珠玑,句句是箴言。虽然每个字都能读懂,但能悟到其中道的人,却不多。 第七十三章中,老子...

  • 每天一雕Day12

    道德经,不断悟道,才能过得更好

  • 道上风景 真美

    道可道,非常道。 道上风景,真美。 非常感谢,道美。 喜欢拍照,拍道。 喜欢修心,悟道。 一本道德经,道。 道导倒...

  • 2019-04-12

    董延喜:道德经问答(1)我们学道悟道修道的目的是什么? 答:我们学道、悟道、行道、修道的目的,就是要把大道...

  • 解读《道德经》之 02-1:有无相生

    研读《道德经》领悟老子思想,探求核心算法,梳理天下大事,这里是《学道悟道》,我是橡木桶 “有无相生”出自《道德经》...

  • 解读《道德经》之43-3:不言之教

    研读《道德经》,领悟老子思想,探求核心算法,洞察人间百态,这里是《学道悟道》 “不言之教”出自《道德经》第43章,...

  • 解读《道德经》之09-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研读《道德经》领悟老子思想,探求核心算法,梳理天下大事,这里是《学道悟道》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出自《道德经》第...

  • 解读《道德经》之06-0:天地根源

    研读《道德经》,学习老子思想,探索核心算法,洞察人间百态,这里是《学道悟道》。 《道德经》之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

  • 解读《道德经》之02-2:难易相成

    研读《道德经》领悟老子思想,探求核心算法,梳理天下大事,这里是《学道悟道》 “难易相成”出自《道德经》第二章,意思...

  • 领悟《道德经》之02-1:有无相生

    研读《道德经》,领悟老子思想,探求核心算法,梳理天下大事,这里是《学道悟道》 今天讲的是:有无相生出自《道德经》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悟道就差一本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rn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