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遇到下雨降温大堵车,好不容易赶进电影院,坐下来已经没了好脾气,想着这电影应该也难免落入俗套,讲的无非就是一只蠢萌的猫和一个可怜的主人,相依为命的故事吧……没错,故事的确是这样的故事,但它好像有一种特别柔和又强势的力量,通过特别细腻的细节描绘,在不知不觉间莫名其妙地出奇地吸引到了我。
以下轻微剧透,但不影响观影体验。詹姆斯,电影的男主角,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因为吸毒被亲生父亲和后妈拒之门外,只能靠一把破吉他卖艺为生。到垃圾桶翻口粮是家常便饭,更别提固定住所了。但他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医生,帮助他戒毒,甚至还帮助他申请到了应急救助房。更为幸运的是,在入住“新家”的第一个晚上,不速之客流浪猫鲍勃就闯进了他的生活,也由此开始了他和“它”的崭新人生。
鲍勃跟着詹姆斯在街头卖艺、卖报纸,也用自己的“美色”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帮助詹姆斯大赚一笔。当然詹姆斯对鲍勃也是绝对关爱,比如他宁愿选择自己不吃也要给鲍勃买罐头,甚至用一个月的生活费给鲍勃买药……大概就是这样的互相支持,认定彼此的“唯一性”,才会让电影这么暖吧!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电影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始终用”He”来称呼鲍勃,而不是用“It”,电影中也处处用鲍勃的视角来看待周边环境,拟人化的镜头更显出鲍勃的灵性。
故事其实还真的是蛮简单的,但是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那就不那么简单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而鲍勃更是本尊实力出演。如今现实中的他们已经不用再在街头卖艺和卖杂志,也不用再住应急救助房,甚至还买了自己的房子。但这对“人兄猫弟”依旧是不可分离的好朋友,鲍勃依旧走到哪里都骑在詹姆斯的肩膀上,并且一起在为提升人类对流浪者和动物保护的意识而努力。
这种冷冷的阴雨天,就该来一部这样暖心的电影缓解下负能量啊!你以为这就写完了?其实并没有~ 还想谈谈电影里面几个我认识到的情感点。
第一个,电影里面也有提到,每个人都有第二次的机会,但是区别在于是否每一个人都能抓得住这难能可贵的第二次机会。詹姆斯无疑是幸运的,虽然戒毒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在这一次如果还不能成功戒毒就有可能丧命的关键一次,他抓住了机会,他坚持了下来,鲍勃,邻居女孩,医生,对于家庭的渴望,让他做到了。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小伙伴,我已经忘记他的名字,但是我记得很深的是,在他因为吸毒过量被医护人员搬上救护车的时候,医生问詹姆斯,这人几岁,詹姆斯说他还不到二十岁。生命似乎都不曾开始,就这样结束了,也是唏嘘不已。电影中对于戒毒的过程描绘得实在是相当温柔了……
此外,电影开篇就描写了消瘦、苍白的詹姆斯在街头卖力演唱,却都得不到一个眼神的停留,更遑论给赏钱,服务员情愿将饭菜丢弃,也不愿意便宜一点点卖给詹姆斯,银行保安不顾詹姆斯的苦苦哀求,禁止他在门口卖唱,亲生父亲看见詹姆斯,不是上前相认,而是仓促逃离……冷漠,好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写照。
夜晚,詹姆斯在垃圾桶里寻找残食,在马路上睡觉过夜,这番情形令人万般心酸,看到这里,恐怕已经有人坐不住,想要冲进屏幕施以援手,毕竟大多数人都有恻隐之心,那为什么,生活里的詹姆斯会被冷漠环伺?
因为,透过影片的描述,我们已经熟悉了詹姆斯,得知他品性善良,也感知他的困苦,而在生活中,人们对他不了解,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如邋遢的外表,吸毒的面容,而仓皇地给他打上坏人的标签,人们更因为不了解,也无法得知他的艰难处境是多么需要帮助,于是冷漠就这样滋生了。
冷漠源自于肤浅的认知。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大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的吧。毕竟爱的力量有多伟大,这电影已经很直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呢。
鲍勃是一只象征着爱的猫,但鲍勃的故事本身却折射出了都市人群情感贫瘠的现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扩大的城市化,人们在富足的同时,却面临着爱的枯竭,这不可谓不是一种讽刺。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如果人类失去它,那么再如何高度发达的文明,也只会是一座座寂静的死城,人类需要像鲍勃这样的小动物,更需要懂爱、信爱、敢爱的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陷入过泥沼,都被孤独包裹过。如果你也有幸遇见一个给你信任给你爱的“流浪猫”,还请勇敢地彼此驯养。
撩完这部电影,我都想整一只猫来养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