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简友广场想法
中学语文准确概括课文内容“五字诀”

中学语文准确概括课文内容“五字诀”

作者: 双溪镇一笑 | 来源:发表于2019-12-28 23:09 被阅读0次

      对一篇课文或某篇课文的段落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类试题会经常碰到,这对初中生来说看似容易,但从中考阅卷中的出错情况来看,问题主要表现为:会做但分数得不全。语文课标提出语文学习的课程目标之一“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对阅读材料的概括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令老师头疼、苦恼的是学生概括起来总是前言不搭后语,顾此失彼,游离于中心之外,从而造成概括效率不高、考试失分较多的现象。那么如何准确概括课文内容、实现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准确概括课文内容“五字诀”—— 借、扩、辨、串、合。

一.巧用一个“借”字,借用课文文段内容进行概述总括。

      其实“借”字,就是借用课文重点句,也就是常说的“答案在文中找”。回顾一下不难发现,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结尾处的抒情、议论的句子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借” 就是借用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准确概括出全文大意。例如《土地的誓言》一文,第一段“对于广大的关东平原,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再如《敬畏自然》一文,最后一自然段,最后一句“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本段末句收束全文,点明中心,指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另外,“借”还要把握好对课文中心句进行串联、进行概括,做到删繁就简,言简意赅。

二.活用一个“扩”字,扩展课文题目进行概述总括。

    “扩”字,就是扩展课文题目,也就是常说的“题从文中来”。一篇课文的题目就如同一篇文章的眼睛,从题目我们就能发现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中学阶段有好多课文的题目,直接就是课文内容的体现。对于这类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我们就一定要抓住课文题目,从课文题目的字面意思,深层意思以及课文内容进行扩展,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例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义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再如冰心先生《谈生命》一文,“谈生命”标示了文章的论题——生命。在文章中,作者不是直接阐述对生命的看法,而是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形象地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三.突出一个“辨”字,辨析课文内容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课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赞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写迎春。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不同体裁的文章概括要点的方法不同。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时,还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为一段表达通顺的话。现在经常把它简化为四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起来说就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结果如何,就可以概括出文章或者语段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精简为:人物、事件,即什么人的什么事)例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回忆了四件事,这四件事分别可以概括为:①毕业典礼的前一天,“我”去医院探望病重的爸爸。②六年前“我”因赖床受罚以及以后上学从不迟到。③爸爸非常喜欢花。④爸爸让“我”到东交民巷汇款。课文通过以上事件的回忆,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形象,表现了女儿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也表现了父亲期盼女儿尽快坚强起来、成熟起来的心愿。

      另外,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去看社戏的部分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经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大致可以概括为: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四个部分,这是辨析相关性从而进行段落概述总括的一个典型范例。

四.用准一个“串”字,串联课文中事件进行概述总括。

      中学阶段的课文,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谋篇布局,我们在进行课文或者段落大意概括时,需要把课文中作者讲述的问题进行梳理。一篇课文作者是通过几件事、几个问题或者几个方面来彰显主题的,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进行概述总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⑦我梦里寻师。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所以详写。本文从回忆到依恋再到思念“我”的蔡老师,现在将这七件事“串”起来,“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五.综合一个“合”字,合并课文段落大意进行概述总括。

      初中阶段的课文一般都是由几个部分构成,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再读课文,明确课文脉络,然后明确各部分的大意,最后进行合并。另外,可以根据课文的详略、主次进行删繁就简从而进行概述总括。例如,位梦华的《旅鼠之谜》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自杀减员;第三大奥秘是集体海葬。这三大奥秘合并之后道出了有关旅鼠的难解之谜,揭示了大自然奥妙无穷的特点。再比如,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一文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从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方面具体记叙了登月的全过程。

      《语文课标》中提出中学生关于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之一,就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当然,随着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逐渐丰富,基本技能的不断增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还有很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我们共同探索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中学生语文的知识素养。

相关文章

  • 中学语文准确概括课文内容“五字诀”

    对一篇课文或某篇课文的段落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类试题会经常碰到,这对初中生来说看似容易,但从中考阅卷中的出错情...

  • 如何高效的学习-学习的五字决

    学习五字诀 学习的五字诀:问、找、学、用、盘。 问:提问、问题。找:寻找、答案。用:应用、行动。盘:反思、复盘。 ...

  • 五字诀

    清尘如梦,泪眼婆娑。 抬望眼,又见阴雨如昨。 “暮霭沉沉楚天阔” 离离寸草生,弦外是过客。 奈何明月如我,阴晴圆缺。

  • 五字诀

    由武式太极拳的第二代传人李经纶从母舅武禹襄学太极拳,身体力行者二三十年,仿武禹襄总结经验体会之法,随时记录,黏贴于...

  • 爱子五字诀

    (一)我们帮助孩子成长孩子帮助我们成熟感恩孩子,我爱你们 (二)先成为合格的儿女,后才会是合格...

  • 发声五字诀

    气儿 动力根源 管儿 声音行程 点儿 核心秘密 劲儿 尺寸程度 境儿 心生万法

  • 《健康饮食五字诀》

    莫道人生苦 降世谁不哭 钱财身外物 健康最幸福 出生到入土 病痛常光顾 要想把病除 少肉多吃素 肉类多病毒 食后难...

  • 带团队五字诀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要带好团队,必须要做五件事。 1.“盯”:讲过了就要盯,交代过的事情要及时跟进,不能...

  • 高效学习“五字诀”

    高效学习“五字诀”——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习,方法很多,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古人云:“...

  • 跑前跑中跑后,要做些什么?

    62【运动】跑前跑中跑后,要做些什么? 跑步的意义:健康,补充精力,保持愉悦! 跑步前提:不受伤, 跑步:五字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学语文准确概括课文内容“五字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ue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