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作者的“序”真的很长,是我读过的书中最长的。但是也是诚意满满的,里面着实介绍了不少很实用的内容。
其中有一些是作者的读书方法,比如:通读法、树读法、图读法、框读法、炼读法、诵读法、闲读法等。不同的阅读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读,经管类的书可以用框读法,比较难懂的书用图读法,文艺类的书用诵读法,畅销书可以用闲读法等,我对其中的树读法很感兴趣。
树读法也就是主题阅读法。我在其他书中看到过,当时还不太能理解具体的含义及操作,但是今天看了这本书,秋叶老师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秋叶老师的职业就是武汉工程大学的副教授,所以他更懂得如何把知识说清楚,如何能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书中不仅举例很多,有自己的例子,还有伙伴的例子,而且还把自己的是怎样思考的,怎样一步一步做的都告诉了读者。我觉得这样能够更加生动和深刻的理解知识点,非常的好。
对于他介绍的10种读书方法,基本贯穿了几条主线:
1.拿到一本书,首先要了解这本书的知识框架,通过封面、封底、目录、序言提出问题,那些是你要重点阅读的,那些可以泛读。带着问题去看书,从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很多阅读方法都要提到的。
2.读书要做笔记,好书更要做好笔记。作者认为,读书要先消化,再内化,然后输出。输出可以做分享,可以写书评,可以做读书PPT,只输入不输出,书只算看过。
3.读书的过程中要提炼作者的写作逻辑,变成自己的观点。就是要通过作者的逻辑,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之后秋叶老师介绍了他是怎样做读书笔记和拆书的。其中拆书的部分主要是应用“拆书帮”赵周老师的理论,并且在实践中结合自己的情况做了创新。拆书的过程是把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的过程,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结构化的问题,找出书中的知识架构,找出有效的思维工具和工作方法,应用到工作生活中。
对于选择拆什么书,秋叶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1.话题能够引发群体共鸣的,内容有一定的连续性,有容易结合现实的。
2.书本身未必要好,最好是那种整合型的书,书的内容不够深入,可以留下我们进行发挥改造的空间。
3.书的内容一定是我们自己原来有积累的,能够快速抓住重点。
拆书的同时也要找出书中的知识框架,把书中的精华总结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拆为己用。试着把看到的观点自身实践情况和观察到的现象做比较,看看作者是否正确。运用逆向思维提出问题,找出作者那些观点是正确的,那些是不足的,如何改进得更好。“拆”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沉淀出自己的思想。利用这些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一个序言就有满满的干货,不禁让我更加期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