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舌香

作者: 3cea3dfd4b57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0:15 被阅读50次

        (鸡舌香)即丁香。陈藏器以鸡舌香为丁香母。宋时按沈括考究诸义直是丁香无疑。

中文名:鸡舌香

拼音:jī shé xiānɡ

别称:丁香

属性:古代“沉檀”的一种原料

名称考证

        (鸡舌香)即丁香。陈藏器以鸡舌香为丁香母。宋时按沈括考究诸义直是丁香无疑。《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应劭为汉侍中,年老口臭。帝赐鸡舌香含之,后来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芬芳。古代“沉檀”的一种原料。

日常应用

        《初学记》卷一一引 汉 应劭 《汉宫仪》:“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诗文

        唐 .刘禹锡 《郎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接武》:“御杯共醉龙头榜,春雪同含鸡舌香。”亦省作“ 鸡香 ”、“ 鸡舌 ”。 唐 黄滔 《遇罗员外衮》诗:“豸角戴时垂素发,鸡香含处隔青天。”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攻讨》诗:“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年。”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鸡舌遥闻韵,猩脣厌授餐。”《天雨花》第四回:“愿为鸡舌噙於口,常作灵台贮在心。”

医药典籍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之皮剥汁出或徧身头面年年常发者方:

        青木香(九铢)、麝香(六铢)、鸡舌香、薫陆香、沉、香防风、秦芃、漏芦(各半两)、升麻、黄芩、白歛、麻黄(各一两)。

        又方治小儿恶毒丹及风疹方:

        麻黄、升麻、葛根(各一两)、射干、鸡舌香、甘草(各半两)、石膏(半合)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三服日。

延伸

        饮酒者,嚼鸡舌香则量广。浸半天,回则不醉。(《酒中玄》)

《仙杂记 | 卷三》

趣事典故

        《三曹集》中《魏武帝文集》曾有尺牍(尺牍也就是信)一封:与诸葛亮书。其文曰,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当年读及此段,颇为好奇,历史上曹操居然给诸葛亮写过这么一封信。那么鸡舌香是何物?曹操是何时送的这样东西?为什么要送此物呢?可惜查遍相关的三国后汉资料,都无记载。后来时日长久,也就不太在意了,只是始终不解其意。

  近日去三国论坛,偶见谈及此事,有人得出结论,诸葛亮口臭,让洒家大跌眼镜。于是好奇心起,重又翻起这段旧案,居然小有所得,周末稍作整理,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鸡舌香为何物。

  据本草纲目记载,丁香,释名:丁子香、鸡舌香。气味:辛、温、无毒。

  但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紫丁香学名华北紫丁香(又名百结、情客,也称丁香),属木犀科丁香属,为灌木和小乔木。而本草所记载的“丁香”产自热带(本草中说“丁香出交广南番”),并非同一种,丁香是阿拉伯语或波斯语gomode的汉译,主要产于大食、波斯、三佛齐和细兰,我国古代史籍《本草拾遗》、《梦溪笔谈》、《翻译名义集》、《法苑珠林》、《岭外代答》等,多有记载。如南宋赵适汝《诸蕃志》卷下载:“丁香出大食、阇婆诸国,其状似丁字,因以名之。能辟口气,郎官咀以奏事。其大者谓之丁香母。丁香母即鸡舌香也。或曰鸡舌香,千年枣实也。

  因为其形似丁字,所以称之为丁香,丁香也分公丁香,母丁香,母丁香就是所谓“鸡舌香”,其香无比,古人曾用其治疗口臭。当然,不是把丁香花直接使用,所谓“鸡舌香”,其实是一种已经加工好的香料。

  那么看起来这个神秘的鸡舌香并不神秘,而且是自古以来医家常用之药,但是真的就可以据此推论为诸葛亮有口臭了吗?言之尚早。

  据汉书记载,汉代的尚书郎向皇帝奏事时,要口含鸡舌香,以使口气氛芳,风雅如此。也就是说,当时的鸡舌香是朝臣日常性的用品,甚至还是一种礼仪了。

  这个礼仪是怎么来的呢。据史书记载,汉恒帝时,侍中刁存年老又有口臭的疾病,而侍中是一个与皇帝非常接近的朝官,每每议事把恒帝熏得无法忍受,于是恒帝有一次就给这个老侍中一块鸡舌香,命他含在口中。前面本草纲目写到,这个丁香是有辛味的,就是有点刺激性口感,刁存以为是恒帝赐他毒药,吓得半死,估摸着是不是自己哪里犯了大错(估计他在对着皇帝涛涛不绝之时也看到皇帝老儿总是忍无可忍的表情),于是在那里瞎猜一气,又不敢把丁香吃下肚去。等他下班回家,突然要辞别亲朋好友,搞得一家哭哭泣泣以为大祸临头,又不知是发生什么事情,同僚好友让他把口中“毒药”吐出来一看,才知道是鸡舌香,这事广为流传,成为笑柄。

  这里可以看出,恒帝时鸡舌香已经很普遍了,刁存的同事也有人能认得出来这种香料,但是作为皇帝身边重要大臣的侍中居然认不出来,可见当时口含鸡舌香上朝议事还未成为一种礼仪制度。而在恒帝之后,估计也就是这一次刁存的事情,让朝臣(主要是要近前面对皇帝奏事的官员,如尚书郎等等)开始注意鸡舌香的作用,于是成为风气,最后便形成了正式的礼仪制度。

  据蔡质(三国里那个大文学家蔡邕之叔)编写的《汉官仪》文中,即有对尚书郎在宫廷礼仪的规定,尚书郎要“含鸡舌香伏奏事”,这样一来,真正把口含鸡舌香写进了宫廷礼仪制度之中去了。

  从此,口含鸡舌香,便成为了在朝为官的代称。

  后世有诗为证,例如唐代刘禹锡在《早春对雪奉澧州元郎中》写道“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写这首诗的背景是,刘禹锡才被贬为郎州司马。诗的大意说,皇帝现在派我们来治理这种犬牙(蛮荒的地方)之地,而昨天我们还曾经一同口含鸡舌香(在朝堂之上共事)。

  唐代白居易诗云: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大意是说,(我们)曾在翰林、朝堂之上共同工作。(注:为何是鹅毛笔呢?这也有一来历,中国历史上使用硬笔的历史并不短,而且自成体系,在敦煌发现的文献中就有2万页是使用硬笔来书写的,大家很少听说吧,而由此得知,白居易不只会用毛笔哦,说不定钢笔书法也写得贼好,呵呵)

  唐代诗人和凝诗云:明庭转制浑无事,朝下空馀鸡舌香。

  再,明代汤显祖有诗云:三省朗官事已毕,与君吞却沉香花。汤显祖建言上疏,结果却被谪任徐离典史添注。他的江西老乡,徐闻知县熊敏送别汤显祖时,特地以鸡舌香为赠,祝愿他早日官复原职,汤显祖却表明自己无心再去追求功名,于是不受。

  可见,口含鸡舌香,是在朝为官,面君议政的一种象征。

  那么曹操为何要向诸葛亮送鸡舌香,就不难理解了,这是一种暗示,就是在说,我曹操希望能和你诸葛亮一同为汉家天子效力,口含鸡舌香,同朝为官。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个聪明人,他很想得到刘备身边的能士,可是他不直接说,他就送五斤鸡舌香,以此来向诸葛亮示好,以表招贤纳士之意。

  至于曹操何时向诸葛亮送鸡舌香,就不得而知了,这也许又是一个未解之谜。

相关文章

  • 鸡舌香

    (鸡舌香)即丁香。陈藏器以鸡舌香为丁香母。宋时按沈括考究诸义直是丁香无疑。 中文名:鸡舌香 拼音:jī s...

  • 雅蕴堂——鸡舌香即丁香

    摘自 明·周喜胄《香乘》卷二 陈藏器说: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

  • 公丁香:古代贵族的“口香糖”

    公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又名鸡舌香、丁香。...

  • 《香乘》选读:公丁香——古代贵族的“口香糖”

    公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又名鸡舌香、丁香。...

  • 金笑艳:精油小品~丁香

    一句话定义特色:我很好用,但不温柔 普通名:小丁香、小丁香头、丁子香、鸡舌香、支解香,雄丁香 拉丁文名:Eugen...

  • 本草纲目,藏在草木的梦里(十一)木部.丁香

    注:文章中草药疗效皆自《本草纲目》,仅供创作参考,不具备现实功效。 丁香,亦名丁子香、鸡舌香。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

  • 2019-08-14

    丁香有公母之分吗? 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公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又名鸡舌香、公丁香。它以个大...

  • 丁香的传说故事

    丁香——又名“鸡舌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 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

  • 君臣关系,藏在这枚小小的鸡舌香里

    君臣关系,藏在这枚小小的鸡舌香里 文/子湛 “尚书含香”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东汉桓帝时,有一位名叫刁存的侍中,大致...

  • 中药——贰佰叁拾陆:母丁香

    母丁香 别名:鸡舌香、雌丁香 性味:温;辛 归经: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温中散寒。用于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鸡舌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e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