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师讲的编剧方法,分析一下《你的名字》这部经典动画电影的剧情设置。
这部电影的剧情前提是男女互换身体,这个曾经很风靡的题材,如今已经被很多电影运用,并且都有很好的效果。
这部动画电影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开篇就是男女主人公的互换以及失忆,并且让他们只能通过手机里的记事本保持联络。
直到彗星到来的那天,两个人失去了联络,剧情才开始跌宕起伏起来。
这一点编剧设置很巧妙,每个观众都会觉得以后的剧情是两个人因为互换身体而熟识,进而互相了解,帮忙达成对方的心愿,最后终于见面(即使一个在山村一个在东京),然后两个人相恋,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大家都这样想,编剧也这么编辑剧情的话,那这部电影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毕竟大家都猜得到,还有什么要看的。
果然,电影之后的剧情在泷为了找三叶跑到糸守镇而产生了巨大悬念,两个人并没有如同网友见面一样,从陌生到熟识。而是忽然来了大转变:原来糸守镇早在三年前就被那颗彗星击中,变成了另一个大湖!
这样的剧情,真的太出乎人意料,尤其是泷在档案馆查到死亡人员名单里记录着三叶名字时,让观众的心真的吊了起来:那个美丽的聪明的善解人意的三叶,就这么消失了么?三年的时间差,泷怎么可能把她找回来呢?特别是泷在一夜过后,越来越想不起对方的名字。
这个时候,前面两人互换身体时的种种细节就起了作用,外婆讲的产灵,泷手臂上戴的三叶编的绳子,三叶和妹妹祭祀时放下的口嚼酒、老师课堂上讲的“待卿于黄昏”、敕使父亲逼他学过的爆破等都成了泷去寻找三叶的钥匙。
终于,泷在神界那里见到了三叶留下的酒,喝下之后又在梦里见到了三叶。
这就结束了么?当然不是,观众要看的,一定是两人要在现实里相见,而不是生死两隔。
那么,怎样完成这个愿望呢?那就是尽可能的避免彗星造成的危机,保全镇子上的人。
于是剩下的剧情就是三叶(包括被泷附体的三叶)如何去劝说镇上的人们到中学体育场避难。
于是这个分段剧情一波三折。
三叶先劝说外婆,被外婆拒绝。又找两位好友帮忙,结果一人同意一人疑惑,最终还是答应帮忙。
三人的能力还是太小,三叶就去找镇长爸爸帮忙。作为镇长当然不会因为这些无稽之谈而做这么重大的决定。三个人只好自己干。
他们挟持了镇上的广播,炸了电站,一点点的努力,但效果并不好。最后,满身是伤的三叶终于打动了父亲,才把整个镇子的人挽救下来,彗星砸来,大家都获救了。
——这一段剧情完结了。
但是,我们想看的大团圆在哪里?
故事到这里突然回到了东京,又是5年过去,彗星灾难已经过去8年,泷也已经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了。但他总是觉得脑子里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挥之不去。
直到后来,他在咖啡馆遇到了敕使两人,一丝熟悉的感觉袭来,当我以为他要追过去问个究竟时,他却很正常的错过了。——编剧又一次吊了胃口。
这个时候画面切换到了电影刚开始,像《向左走向右走》里一样,两个人都在怅然若失地寻觅着对方。
终于,泷和三叶在两列地铁上相遇了,不用知道对方模样,不用知道对方姓名,只要身在附近,那种亲近的感觉就能涌上心头。
终于,他们相遇了,不约而同问出了那句“你的名字是?”
电影再此完结,后面的故事留白给观众,简直不能再完美。
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
这样的剧情安排,就照应了老师讲的,面对聪明的观众,就让剧情不停翻转,观众虽然知道两个人最终会在一起,却想不到中间要经过这么多的艰难困苦,甚至生离死别。直到大家都看不下去,心里盼望着两位主人公见面时,才安排下楼梯口的相遇。
吊足了胃口,也收足了掌声。
我的吹毛求疵:
一、剧情能控制的是几位主人公的记忆,以及手机上的记事本,但对记录在案的史料更改却有点勉强。所以泷在档案馆查到的死亡名单似乎有些不妥,如果改成糸守镇当时的户籍名册会比较好,那样就跟后来糸守镇人员活下来比较连贯一致了。
二、故事背景里,三年里日本的社会似乎没有太多发展。否则,泷和三叶何以相差三年光阴而没有察觉呢?
如果这样的故事放在我们这里,三年,街道变了模样,手机更新换代,就连微信的版本都换了好几次。
这当然是我的吹毛求疵,如果能够发现三年的变化,那么这样的剧情也就不会这样安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