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功的课堂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对话与演练,每一次磨课都是凤凰涅槃的成长。
“我觉你的教学目标制定得太多太繁。”
“可能学生无法达到你的预设,如果教学内容太抽象。”
“可能我们需要寻找文本与课堂中的契合点,让学生进入情境中。”
“或许我们突出重点就好了。”
夜晚,灯光,黑板下,走廊边,七八个女孩,坐着,或站着,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只为了呈现出一次出色的比赛课堂。
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迸发出来,没有一个人是领导人,没有统一的意见,我们只是提出观点,然后共同解决。
讨论进行了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后,女孩们达成了共识。
这是我在大学时代第一次以小组形式进行磨课,也是我在大学里参加过最成功的一次小组讨论。
在讨论里,没有一个人是主角,但每一个人都有发声的机会,你的建议会被倾听,被接纳,被修正。你的观点,每个人的观点,会被融合,在小组讨论中被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得到升华。
中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常常被要求做问题讨论,有的讨论只是拿着课本,流于形式,说些课外话,有的讨论,只是将原有观点再陈述一遍,但是却没有将问题进行解决,小组内部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是什么原因?
是主动性,学生没有被充分激发主动性,她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动力不强,没有了主动性,就不会愿意参与讨论。她们只知道教师要她们解决这个问题,却不明白她们为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是小组内部要有差异性,组员之间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最好出现互补,这样一来才能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通过激烈的讨论,互动,感受组员的奇思妙想,大家取长补短。
最后是论题的选取要精当,要富有争议性,要值得讨论,讨论的结果发人深思,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