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接到垂虹文学社发来的通知:
各位社员:《垂虹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暂名)向大家征集2012年以来,出版、发表或者获奖的散文、小说、诗歌,相关东太湖内容的优先。文末请注明文章来源。每人限一篇(首),小说限一万字以内。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8月14日。
垂虹文学社成立于1986年,今年正好35周年。垂虹文学社从创立开始就有自己的社刊,一年出版4期,社员们在社刊上发表作品,大家戏称是“自留地”。
一开始,这份社刊都是油印的,社员们的文章也很稚嫩。用老社长的话来说就是:外面发不了,就自己做本刊物。到我入社的时候(2000年),社刊上的文章,水平已经相当之高,大部分都达到发表的水平。
记得这本社刊要送到各机关单位,以及上级的一些文化单位。各单位常有从社刊上转摘文章的。社员们也很珍惜这块“自留地”,尤其像我这样的“铁杆”,几乎每一期都在社刊上发表文章。此时社员们在《垂虹》发稿都已是本末倒置,都会选择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再投稿《垂虹》。因为报刊是公开发表的刊物,都有“首发”和“原创”的要求。社刊是内部刊物,不作这种要求。
后来么,所有没有书号的刊物全部一刀切,各单位的自办刊物一律停止,这本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垂虹》期刊,就好比激流里的一朵浪花,就此随波逐流。大家都叹息可惜。可是,人生有多少情非得已,就有多少无能为力啊!
这次要出35周年纪念文集,社员们都很是激动,短短两三天的功夫,就陆续上交了“作业”,十分踊跃。
因为只有宝贵的一篇名额,到底挑哪篇,我还真的费了一番思量。最后,我选了一篇刊登于《苏州杂志》2017年第1期的《过年四韵》,一共八千字,正好在一万字以内。机会难得,用足政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