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探行为之成因 明理论之力量——吴家山第五小学青年教师培训

探行为之成因 明理论之力量——吴家山第五小学青年教师培训

作者: 无止尽耶 | 来源:发表于2019-10-12 20:53 被阅读0次

(通讯员:吴婧)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十月,淅淅沥沥的雨带来了凉意,却是学习最好的时节。为了进一步认识儿童的行为,帮助教师更好地以科学的视角教育孩子。2019年10月11日下午,吴家山第五小学青年教师培训活动在阶梯教室拉开帷幕。武汉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汉强为我校青年教师带来了《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基础》讲座。区教科室张寿平主任及我校张双梅主任出席此次培训,我区心理健康教师与我校青年教师共同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张汉强所长从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出发,带着老师们重温了儿童的“良好行为”及“不良行为”。会上,青年教师闵洁、高艳霞等七名教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明白了对个体有利、对社会无碍的行为,是良好行为;异于常态、对社会妨害的行为是不良行为。

        良好行为是怎么形成的?不良行为的成因是什么?怎样矫正不良行为?当张老师提出这些问题,老师们在思考、在疑惑。于是,张汉强所长以“斯金纳的老鼠箱”为例,引导老师们发现小老鼠获取食物的过程是:小老鼠无意的压杆操作,被食物强化。这种联系反复出现,小老鼠就学会了。在此,张汉强所长讲解了一个新概念:操作性条件性反射,即行为的出现在于行为人是否满意结果。如果满意,行为次数会增加;不满意,次数就会减少。

        接着他又以四个例子向大家一一介绍了给予正强化、取消负强化、给予负强化、取消正强化这四种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辅导类型。指明行为频率的增减,取决于强化物给行为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对强化物满意时,行为增加。反之,则减少。

        随后,在练习题中,张汉强所长“对学生的行为”、“什么事是强化物”进行了指导,老师们积极参与其中,纷纷结合题目中的情境,说明了自己的理解。

        最后,张汉强所长留下了课后作业:写下一个学生良好行为、不良行为的例子,结合情境与学生表现,谈谈行为反复出现的强化物是什么。进一步巩固了老师们对这操作性条件反射知识点的理解。

张汉强所长的培训,于深入浅出处,一同探索了行为背后之成因;在循循善诱中,教师懂得了理论的力量。会后青年教师蔡丹感慨道:“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知识以前也知道一些,但现在张汉强所长一讲,耳目一新。因为我从来没将生活的例子跟理论知识联系起来。现在准备用所长教的方法,科学地去尝试,一定会很有意思!原来理论知识这么有力量!很期待下次张汉强所长的实操课!”长路虽漫长,但相信在张汉强所长的引领下,我们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找到改善与矫正儿童行为的恰当方法,形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新风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行为之成因 明理论之力量——吴家山第五小学青年教师培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uc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