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是什么佛?

作者: 风吹野 | 来源:发表于2016-08-08 18:49 被阅读0次
    乐山大佛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坐佛像。据传古代此处因为三条江水汇流的缘故,水流变化莫测,过往船只经常遇难。唐朝开元年间,贵州的海通和尚听说此事,决心募捐召集人力物力在南岷江东岸开工修凿一尊石佛镇江。由于困难重重,建造过程断断续续,经历了几代工匠努力,修了90年才勉强完工。唐人韦皋在《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中还说起一段故事,修建初期当地官员觊觎海通和尚募集来的财物,多次刁难向他索贿,海通称“自目可剜,佛财难得”,自剜一只眼珠放在盘子中献了出去,这才吓退了索贿的官员。

    坐望南岷江

    仅从大佛相貌来看,许多游客会认为乐山大佛是尊释迦牟尼佛像。然而,大佛全名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毫无疑问是一尊弥勒佛。这与民间印象中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形象是不同的。

    弥勒佛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号称“未来佛”,主管未来世界。南北朝至唐朝民间曾盛行信奉弥勒佛,比如武则天称帝时就自称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就是弥勒的意译,即标榜自己是一位弥勒佛穿越转生的皇帝,在她掌权时,民间信奉弥勒佛的风气更盛。而乐山大佛开工于唐朝开元初年,距离武则天时代只有二三十年,在时间上也非常合理。这个时期的弥勒佛形象高贵,严格按照佛经中的要求制作,有浓郁的印度风格。

    乐山大佛

    至于如今的弥勒佛形象来自于民间传说中一个游方僧人。

    晚唐五代时期战乱不止,百姓饱受疾苦,底层民众寄希望于弥勒佛早日下生拯救苍生,民间自封假托自己是弥勒佛转世的例子越来越多。其中,江浙一带有一个身材肥胖、大腹便便的契此和尚,经常背一布袋行走于民间,自称能预测风雨,未卜先知,一时信徒众多,人称“布袋和尚”。后来,契此和尚去世前留话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他的信徒附会他即是弥勒佛化身,纷纷为他画像塑像。自此之后,更为民间化、世俗化的笑口常开大肚弥勒佛形象就从江浙地区传播开来,渐渐替代了唐代高贵而又庄严的印度弥勒佛形象。

    同样在乐山的弥勒佛像

    其实自古至今,有谁真正见过任何佛和菩萨的真身呢,天底下的佛像姿态各异,形象万千,都出于工匠之手,根源于信奉者的心中寄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山大佛是什么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ur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