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 苏楠雮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00:25 被阅读2次

一切皆有可能,可能性微乎其微。微乎其微的可能性,现实意义就是一切都不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

需要一定的立场,立场无关对错是非,也无法比较,也不需要比较。无差别才是本质,否则,凡是立场中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别,即时谬误。研究谬误,也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可以研究在一定的立场中,为什么衍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谬误,比较谬误的不同,则能证明出正确的部分,这就是事实,而实事求是,即,透过现象看透本质。

我们的认知是无知的,这就是出发点。因为无知而导致了要去认知,在认知的过程就有可能衍生这样或者那样的认知偏差。对照所有的认知偏差部分,共性的部分,即真理。非此即彼,即真理。见路不走即真理。对现实生活,有着超凡的指导价值。不可思议的规律,让人着迷,对规律的认知,透彻,应用是人的价值。

直觉,是经验的积累,不经过判断做出的正确选择,因为累积的厚度从而产生在认知形式上的过程加速,近乎不可思议,却是事物的本质。在实践中,把所有的不可能因素都排除后,不论最后剩下的是什么,也不论剩下的多么令人难以置信,不可思议,那就是事实。

一切皆有可能

认知到了事实,就不会产生困惑,也不会产生谬误,不会不安和迷茫,不会恐惧和忧虑,更不会悲观和消极。

人生,本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得自己去确定一个行为动机,即目标。文艺的说法是,人生之旅,从设定目标开始。目标的设置要大,要远,同时要切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对自己的一切,要有清晰透彻,不掺杂一点水分的认知。理想我和现实我,高度的统一和均衡。均衡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这是一个被均衡体系化过,精心设计过的世界,至于真伪性,无法证明,也无需证明。我之因果指向我,我即是我。凡人畏惧结果,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则注重起因,即动机。出于何种动机去有这样的或者那样的,非此即彼的衍生矛盾。均衡和制约,产生矛盾,政治书上这样写道:矛盾,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会从一个矛盾,转移到另一矛盾。我们要把握矛盾转移的关键,分清主次,轻重,缓急等,如此才能在矛盾发生时,用均衡和制约处置。

谁先启动了均衡和制约,谁就掌握了主动。在系统中所处的结点,以及节点所带来的行为动机的取向,决定了一切。

一切皆有可能

人性,在行为动机的驱动下,附带的价值,促使人性愈发的自私,贪婪,大意和轻信。

而人本身是社会环境和社会雇佣关系的产物,凡是产物,皆有认知差别,一旦认知有所差别,即产物的高低贵贱,也就衍生出了,价值和价格上的差别。影响此差别的因素很多。

唯物思想原则的根源在先有物质环境基础。举个例子,一块石头,人的认知就有千差万别。文艺的说法,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共性,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环境是外因,而自我认知和对环境的刺激做出的自我反应则是内因。先有刺激,而后有反应。

因为有不确定性,所以先天的不足,需要后天的弥补和不断增强认知,增强认知的反应频率,让其加快到无限接近零界点又无法达到零界点的这一过程,即是完美本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切皆有可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vv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