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父母的语言和态度,决定了兄弟姐妹们的关系和未来的人生成就。
经常看到新闻上又说“两个兄弟姐妹打官司”、“几个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来”......每次看到这些,相信你都跟我一样,都很寒心,但接着,魏参就会去思考,去考证:为什么亲兄弟姐妹的关系,会弄得这么僵?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根源上减少这样的社会现象?
结果,是有些人很难接受的,也是大部分人都已经想到的:根源在于父母。是的,孩子的所有“社会性问题”,根源都在于父母,在于父母从小的教育方式。
我们没有权利责怪我们的父母,毕竟那时候温饱都是个问题,何谈良好的教育?父母也没有机会去学习更科学的育儿知识,但现在的我们不一样了。互联网这么发达,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早已是小康,我们有时间、有精力、有金钱,去提升自己,做更好的父母。
特别是现在二胎放开了,你做好做二胎妈妈的准备了吗?如果,俩娃在你面前“争宠”,你该怎么办?如果,俩娃吵架了,在你面前偷偷告状,你该怎么办?如果,俩娃打架了,你怎么劝架,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长?
经过几年的考证,魏参发现,那些关系不好的兄弟姐妹,小时候,父母经常跟他们说这些话,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001 这是妹妹(姐姐/哥哥/弟弟)的玩具,你玩自己的。
兄弟姐妹们常有小打小闹,最常见的就是要因为玩具。所以很多父母为了一劳永逸,不让孩子们因为“这点小事”吵架,而去烦他们,就往往同时买两份玩具,并规定自己玩自己的。
这样做的危害是:孩子们学会了自私,不懂得分享,让孩子们的关系不亲密,长大后越来越疏远!
要知道“感情都是玩出来的!”你想想看,你身边最好的朋友,是不是都是经常玩的,玩不到一起,怎么会有感情?对于兄弟姐妹们,更是如此。如果从小没有在一起玩耍,都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关系怎么可能会好,怎么会有感情可言?
正确的做法是:无论几个孩子,一种玩具就买一个。孩子们为此争抢、吵架、闹点小脾气, 这都是很正常的啊,这就是他们在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啊;同时打闹还能促进感情交流,老话不是说的好“打是情骂是爱”;最重要的是,父母要趁着这个机会,引导孩子学会“分享的乐趣”,因为人归根结底是“社会人”,而分享、合作,是一个人未来是否成功,非常关键的特性。
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影响美国进程的11个伟大人物——史蒂芬柯维,在其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说道,一个人成熟标志,要经过3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而一个人的成就高低,取决于其是否有很好的“互赖精神”。互赖:即人是社会人,独木难成林,在进入社会后,人只有通过与人协作、互赖,才能更高效、创造更大价值。
而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就没有分享精神,他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进入到“互赖期”,这样的人,长大后,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甚至很难生存,特别是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励。
所以,别再对孩子们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了。
002 你是老大,要让着老二。
这话是导致兄弟姐妹关系不和的最大元凶。这只会在老大心理,埋下怨恨老二的种子,迟早都会爆发的。而对于老二也百害而无一利,只会让老二做事没有原则和底线,形成成瘾性人格。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dí)也,无莫也,义之于比。”翻译成白话是: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不要有固定的厚薄亲疏,而要按照“义(即原则)”去做。
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就是在告诫我们父母,对于孩子,不要有行为上偏心。正确的做法是,在管理中被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对事不对人。当两个孩子产生矛盾时,父母不要主观判断谁对谁错,而要问清楚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去处理矛盾,最好是能让两个孩子自己处理矛盾。
例如,老大在玩一个玩具,老二偏要过去捣乱,这个时候就要引导老二,让老二明白,想跟哥哥/姐姐玩,要征求哥哥姐姐的意见;同时要引导老大,是否带老二一起玩,更好玩呢?
原则是:不能什么事都怪老大,不能什么时候都让老大让着老二,不能因为老二小,就宠着老二。
003 你们两个,哪个乖,妈妈就更爱哪个。
孩子吵闹是难免的。妈妈烦心也是难免的。很多妈妈为了让孩子们消停会,就会这么说:“谁乖妈妈就爱谁。”
素不知,这样会向孩子灌输——“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这样的错误观念,影响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同时也会导致孩子们的恶性竞争,导致有些小朋友小小年纪,就成了“心机婊”,为了取悦父母,掩盖自己的真性情,做出各种伪善的事情。而那些不会取悦父母的“好孩子”,反而会越来越自卑。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风靡世界的育儿圣经、《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反复在强调的这句话。是的,无条件的爱,是孩子们建立安全感、自信心的关键因素。这决定了孩子,一辈子是否开心、自信和富足。
所以,永远别对孩子说这3句话,好吗?
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兄弟姐妹们的关系,而且决定了孩子们,是否有个美好的未来。
请谨记,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诲我们的: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