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曾国藩家书、日记的人都知道,曾国藩曾多次谈及一套读书方法,叫“看、读、写、作”。“看”指“看书”(不出声的阅读),“读”指“读书”(朗读),“写”指“写字”,“作”指“写作”。他经常教导子弟们好好运用这套读书方法。在教导儿子纪泽的家书中,他写道:“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在给四弟九弟的信中,他说:(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曾国藩为什么对“看、读、写、作”这样偏爱和推崇呢?
在曾国藩看来,“看、读、写、作”在读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关于“看书”和“读书”,他这样认为:“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意思是说,拿战争做比喻,“看书”就是进攻,“读书”就是防守。只有“看书”的“进攻”,没有“读书”的“防守”,学到的东西难以巩固。“看书”是吸收知识,“读书”是消化知识。“看书”是求广博,“读书”是求专精。二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撑,才能既学得到新知,又守得住旧知。
关于“写字”,曾国藩如此看待:“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字写好了,“将来以之为学,则手抄群书;以之为政,则案无留牍。无穷受用,皆自写字之匀而且捷生出。”在曾国藩那个时代,“写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字写得好不好是一种形象,字写得快不快是一种效率,对读书、写作影响甚大。同时,“写字”在修身养性方面还有独特作用。曾国藩在其32岁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写字可以验精力之注否,以后即以此养心。”“写字”可以让人的精力专注,因此,练字对“看书、读书、写作”都有帮助。
关于“写作”,曾国藩认为“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如果口不能言,身不能行,一个人读书还有什么用处?所以写作非常重要。“看书”、“读书”是信息的输入,而写作是信息的输出。写作可以把通过“看书”、“读书”输入的知识进行加工,然后输出。因此,它可以对读书效果进行检验(除了写作,还有哪一种方法可以方便地、全面地检验读书的效果呢?)曾国藩的修身12课中就有这样一条:“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就是说,他每月要通过“写作”来检验自己读书的收获。书读得如何,会在所写文章中体现出来。文章如果没写好,那很大程度上就是书没有读好,需要加倍努力了。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曾国藩认为“看、读、写、作”四者,如果缺了哪一项,都是不完整的,都是有缺陷的。只有把这四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体系,形成合力,从而让读书进入一个有进攻,有防守,有输入,有输出,进攻与防守相辅相成,输入与输出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状态。
怎样运用“看、读、写、作”这套方法呢?曾国藩提出了与“看、读、写、作”对应的四字诀:“速、熟、恒、思”:“看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写字宜有恒”,“作文宜苦思”(“温旧书”其实是“读旧书”)。在给儿子纪鸿的信中,他对“看、读、写、作”曾作这样指导:“余所责尔之功课,并无多事,每日习字一百,阅《通鉴》五页,诵熟书一千字,三八日作一文一诗。此课极简,每日不达两个时辰即可完毕,而看、读、写、作四者俱全。”非常有可操作性。
“看、读、写、作”其实是曾国藩对我国传统教育经验的总结。在我国传统教育中,默读、诵读、写字、作文历来受到重视。如“三百千千”和“四书”等启蒙教材必须诵读并背下来,写字是读书人的必修课,作文更是科举应试的重要科目。曾国藩赋予“看、读、写、作”丰富的内涵,一生都在致力于“看、读、写、作”,即使在繁忙的公务中也不间断。他最终成为一代大儒,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都颇有建树,与其在“看、读、写、作”方面的追求和下的功夫是分不开的。其实,古往今来,很多名家、伟人都是“看、读、写、作”的实践者。苏东坡提倡“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的《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文学成就更是自不待言。顾炎武“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这样积累三十多年,终于写成著名的《日知录》。鲁迅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也是“看、读、写、作”都有。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也在“看、读、写、作”方面下过功夫,并卓有成就。
今天,由于知识的大爆炸、新媒体大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出现了新变化。但与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一些人读书越来越倾向于“阅”,停留于“看”,“浅表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现象突出。这样下去,读书效果将大打折扣。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重新审视并借鉴“看、读、写、作”。今天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量大大增加,如果完全按照曾国藩的方法去做可能比较困难。但“看、读、写、作”的精神内核没有过时,即泛读与精读相结合,读书与写作相结合,读书与修身养性相结合。读书时,既要博览群书,也要有所侧重,做到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学以致用。这样读书才是真读书。需要一提的是,现在有了硬笔和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写毛笔字的实用价值不大了,写字的内涵与过去不同了。但本着扬弃的态度,还可以发挥练字在修身养性、促进读书方面的独特作用。“看、读、写、作”融入时代特征,赋予新的内涵,打造成新版本,仍然是可以让我们受用的重要读书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