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晓书馆千钻公会巢湖文海
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舒生读《论语》第一百

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舒生读《论语》第一百

作者: 舒文shuwen | 来源:发表于2020-07-28 06:40 被阅读0次

    唐代宗有个女婿叫郭暧,郭暖的父亲就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郭子仪。有一天郭暧与太太吵架,一气之下说道:“你仗着你爸爸是皇帝啊?我爸爸还看不上这位子呢!”公主听了,就去向父皇告状。唐代宗却说,事实就是这样的啊。郭子仪知道儿子犯了滔天大罪,立刻将儿子捆绑起来带到朝廷向皇帝请罪。唐代宗却安慰他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意思是说,不装聋作哑、不装傻,就当不了别人的公公、婆婆,孩子们吵架有什么好计较的。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卫国大夫,名俞,比孔子早,其父宁庄子。孔老师说:宁武子这个人啊,国家政治清明,大环境好,他就出来做官,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做一番事业;国家政治环境不好的时候,他就变得愚笨,什么也不干。他的智慧好学,糊涂不好学啊。这里“愚不可及”后来演变为成语,但意思却颠倒过来了,指的是说别人傻得不得了。

    宁武子经历了卫国两代的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国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但宁武子却安然地做了两朝元老。在卫文公继位后,穿粗布衣服,戴粗帛帽子,教导百姓务农,并采取措施便利商贾。他重视教化,任贤使能,与百姓同甘共苦,卫国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渐强,在各诸侯国中再次站住脚跟。而这个过程中,作为大夫的宁武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到了卫成公时代,成公又被一时的繁荣景象迷失了方向,荒淫而无道,卫国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国内有识之士、有功之臣或遭受迫害,或离家出走。而宁武子则周旋其闲,装聋作哑,自保其身,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

    宁武子的“愚不可及”,反映了政治黑暗年代知识分子保全自己的智慧,其实这是一种大智如愚的“大智慧”。当一个人改变不了时局时,就会寻找一种可以自保的养晦之略。两千年来,宁武子的“愚不可及”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宋代程颢曰:“邦无道能沈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意思说宁武子当政治无道时能够韬光养晦自褒其身免于患难,所以孔子说一般人很难做得到;也有不做这样的“愚人”的人,比方说商朝的比干。

    南怀瑾老师说,国家政治上了正轨,宁武子的智慧、能力、才华发挥出来,了不起!可是后来到了卫成公的时候,政治、社会,一切都非常混乱,情况险恶,他还在朝,也参加了这个政治,可是他在“邦无道”的时候,却表现得愚蠢鲁钝,好像什么都很无知。从历史上看出他并不笨,他对于当时的政权、社会,在无形之中,局外人看不见的情形下,在努力挽救。表面上好像他碌碌无能,没有什么表现,可是他对于国家、社会真的做了事。所以孔子给他下了一个断语:“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宁武子先期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有的人还可做得到,但他在乱世中的那种“愚笨”的表演,就难以学到了。人在得意时,聪明才智很容易露锋芒,“其知可及也”,这点大家还可以做得到。但是其朴实无华、老实平淡、笨笨无能的样子,“其愚不可及也”,这就很难做到了。

    如果一定要举个装傻充楞的例子,非司马懿莫属。《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实在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卓越政治家军事家“痴傻”的智慧。在蜀魏两国的战争中,智谋能与诸葛亮相抗衡的只有司马懿。战场上的司马懿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一旦进入政治权力斗争场合,其智慧指数似乎直线退化,在上司面前表现出一副傻乎乎的迟钝相。他装疯卖傻,连哄带骗,终于让曹氏一族放下戒备。以“痴傻”状态麻痹对手之后,趁机发动了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逼死曹芳,把所有的军政大权揽于手中——取魏而代之,“三国尽归司马氏”,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

    但从孔子这句话来看,他是赞许宁武子的做法的。保全自己,以待天时,是儒家的一个重要原则。政治总是时好时坏,赶上昏聩的君主,就暗无天日,下一任有点良知,国家就会好一点。孔子的价值观是明哲保身,保全自己,不建议你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去跟黑恶势力死磕。靠“德行+智慧+勇气”去取胜,不是凭匹夫之勇去做事,这一点他反复说过,“好勇疾贫,乱也”,“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都是在说不能只靠一时的勇气干事。

    但并不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保全自己,只有在自己力量和智慧达不到的时候才去韬光养晦,并不是要君子去见风使舵,一旦自己的力量能达到的时候,就会毫不畏惧去担当使命,其实孔子自己一生都在这样做,在乱世中甘当灯塔。后世的大儒王阳明,也是生活在昏暗的时代,但他没有“愚不可及”,而是以“致良知”的能量,我心光明,只凭着大是大非去做事,建下奇功,救民水火。这就是“其知不可及也”。还有清末的曾国藩,在帝国大厦将倾的时候,出来力挽狂澜,把儒家的智慧和勇气展现在世人面前。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里的几种人就是“其知不可及”的“大人”。但这句话也很有意思的反映了另外一个事实“帝王将相的正史”中貌似看不到他们的光耀。这也是君子的宿命,无论他们功有多高,哪怕如王阳明、曾国藩之类文治武功独步天下,也不会被最高统治者接纳,所以他们不会入阁拜相,只能南征北战。

    这也是历史中暗藏的一个规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要在朝堂之上做大官的,都要有宁武子的能力,朴实无华、老实平淡、笨笨无能的样子,该智慧的时候智慧,该装傻的时候装傻,一般人很难做到。想要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那对不起,最多去基层干点事,在朝堂之上是不会被统治者接受的。比如大诗人苏轼一生被贬,官越当越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做人何尝不是这样。人的一生中,与其多个心,不如少根筋;与其红了眼眶,不如笑着原谅;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人生一世,糊涂难得,难得糊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活得太明白,才是最大的不明白。很多时候,人学笨拙一点点,未必不是真福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舒生读《论语》第一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yx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