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
名著导读之《道德经》

名著导读之《道德经》

作者: 飞花流 | 来源:发表于2022-01-31 23:33 被阅读0次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封建制度先后在各个国家确立起来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而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同时也有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当时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各个政治集团的争夺,就属于地主阶级内部矛盾性质。面对当时的社会动乱,诸子百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济世之方。儒家主张礼治、德治和贤治墨家反对礼治,但也主张德治和贤治;法家反对墨家而主张法治。

          同诸家相对立,老子则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社会之所以动乱,在于人们的智巧太多,欲望太甚;而智欲的根源在于物质生活的发达和种种造作有为的政治。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史记》介绍如下:老、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东)人、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生卒年月不详。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吏”,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且有广泛的自然

    科学知识。他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较孔子年辈稍长。世称“老子”。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场长达5年的内战,最终以王子朝失败告终。

          王子朝失败后,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管的图书也被带走。于是老子被罢免而归居。由于身受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老子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后来,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知道老子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

          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道德经》。

          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世不知其所终。

          《道德经》一书中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触及了矛盾普遍存在的原理,提出了一系列对立范畴:阴阳、刚柔、强弱、智愚、损益……它认为这些对立双方处在互相依存之中,而且这些对立的双方又是互相成就、互相转化的。对立双方之所以能互相转化,乃是因为它们的相互包含,不过,对立面的转化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老子的辩证法是来自实际,返诸现实的。

          老子观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生与死、新与旧的相互关系,观察了社会历史与政治的成与败、福与祸等对立的双方的相互关系,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

          同时还深刻地论证了相反相成的的道理:长和短二者只有彼此比较才能显现出来,不同的声音产生谐和,前后互相对立而有了顺序。总之,

          老子承认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老子还初步意识到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

        老子的“道论”,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天道自然观”。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

          至于如何治理国家,老子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

    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反对向人民加重赋税,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著导读之《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gz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