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孔颜之乐

作者: 袁亦轩 | 来源:发表于2021-10-12 13:43 被阅读0次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都城人(今山东曲阜市),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在《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称赞甚多。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好学的,言下之意就是问孔子,你弟子中谁能够继承你的学问。孔子回答:颜回是好学的,不迁怒不贰过,可惜他短命早死,现在也没有其他弟子好学的了。这里可能会有疑问,为何不迁怒不贰过是谓好学?孔门弟子三千中当真没有其他好学之人吗?

    真正的孔家儒学思想对于“学”的理解是更偏向于德性之学——内在的精神思维,其次才是闻见之学——外在的技巧能力,孔子回答的好学是好的德性之学。颜回在孔门弟子中是以德性著称的,不迁怒不贰过是其德性的一种表现。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包含了很多人生大道理。

    不迁怒,就是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强加于外物或外人身上,不会怨天尤人。要做到这点,首先得认清自我,认可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某些思想的立场代表。其次要认可他人,对他人敬重,不把他人作为某种立场思想的代名词,视对方为一个完整的人。最后求同存异,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用事实去解决问题,创造更多的解决思路,而不是情绪去责怪他人或自己。一切情绪都来源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换一种思维方式可能就能海阔天空。

    不贰过,即为自己犯过的过错不会再犯第二次,要做到这一点那就更难了。当他人或自己发现我们自身的过错时,往往我们要么会找理由回击他人把责任往外推,要么就是找理由安慰自己从而逃避过错。我们应当认可自己,接受自己是一个会犯错的完整的人类,而不是一台只会处理固定运算程序的不出错的机器。敢于面对自己的过错,只有面对了它,才能找出犯错的根源,从而在根源上去完善自我。

    对于不迁怒不贰过,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也能够做到啊,我也能改过,也能不迁怒他人。那么我们和颜回的区别在哪里呢?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回是真正的发扬了一以贯之,心思一直在为仁上,也就是存天理。而我们常人有时候可能也窥见到一点道,会去存天理,但是我们和圣贤的区别就在于持之以恒,我们往往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像很多人想着要早睡早起,可能坚持个两三天,甚至可能只是一个想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们和颜回的区别就在于这坚持笃定上,我们并没有做到真知,也就不能够贯彻到底的行动。

    想要真正的坚持下去,还需从我们的思维方式出发,从我们的内心出发,从而根本的改变,这也是修身的过程。很多人可能会问,修身的意义为何?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坚持笃定的在存天理,在不迁怒不贰过上,在修身养性上,这里孔子阐述了对于我们自身的意义。

    颜回可能不算圣人,但绝对算的上贤者了。当拥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时,别人都忍受不了的穷困和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乐幸福。有了这种来自内心的满足感,我们自己就不会因为外界条件的好坏而感到幸福与否,即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真正的不动心了。

    当年王阳明建立下赫赫战功时,弟子们问他是否有战争必胜的秘笈,王阳明回答并没有什么秘笈,只是不动心而已。我们能在多大的事情上不动心,我们就能成就多大的功业。

    周敦颐作为宋明理学的开端人物,就提出“寻孔颜之乐”——追求孔子颜回的这种德性境界,他教导弟子要去寻找这种人生快乐,但是他并没有给出一些方法。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是王阳明教导他的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法。以孔颜之乐的精神追求(圣人之心)为目标——立志;不断的学习实践——勤学;通过学习不断的发现自我,为善去恶——改过;完善自我,推己及人,让身边更多的人一同为善——责善

    愿我们人人都能拥有一颗像颜回一般快乐幸福的心,人人都能不迁怒,不贰过,从自己做起,从心做起,推己及人。

    【王阳明先生的小弟子,愿圣学昌明,人人都能拥有一颗幸福的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孔颜之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zw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