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勤学

作者: 袁亦轩 | 来源:发表于2021-12-28 16:08 被阅读0次

    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三十四岁的王阳明因上书救戴铣等得罪了宦官刘谨,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穷荒不文。1508年龙场悟道后的王阳明日与诸生讲学不辍,书《教条示龙场诸生》以为训示。

    在此教条中王阳明言: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关于勤学,现今的学者似乎渐行渐远了。

    “学”现在更多的理解是知识——见闻之学、口耳之学、技能之学。背诵一篇文章,看一则新闻,阅读一部小说,虽然这些都可以称为学,但此学非彼学。除了知识见闻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德性之学。稻盛和夫在《活法》里所写的人生公式:人生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热情和能力最少也就是零,但思维方式可以是正向或者负向的。古人所言的德性之学也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生而为人,何谓正确?

    以古人学习为例,大多数人学习的目的是考科举做官。但做官只是人生的职业过程,其背后的目的,有些人是为了扬名,有些人是为了发财,有些人是为了给百姓谋福利,有些人是为了国家太平……不同的目的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当然这个目的也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也就是立志的笃定性。同样的学习了很多知识的官员,为了扬名或发财的可能会不顾百姓生死成为贪官,真切为百姓考虑的却往往受人称赞名留千史。我们的德性,做事的初心很重要,它将决定我们的人生结果,故德性是根。

    当然,只有德性,没有见闻也是不行的。比如我们想创业,做一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企业,这个初心很好。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做足够的市场调研,没有足够的市场数据,对创业知识一无所知的话,也很难做好一家企业。有了这个初心,这个根,我们还得不断地浇灌它,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生出枝枝叶叶。

    见闻之知指我们日常所学习的知识,这种知识靠经验的日积月累而获得;德性之知指对于事物根本性的认识,这种认识靠反省、体悟而获得。德性之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见闻之知教会我们如何做事,人和事自然是分不开的,就像一棵树,德性是根,见闻是枝叶,根与叶相互供养,彼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树。尊德性与道问学也是一个整体——完整的“学”。

    “勤”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之一,现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背道而驰,人性的“懒”反而成了有些人的商机。我们往往会为自己的懒惰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天冷了起不来,天热了容易犯困,起早了容易打瞌睡,睡早了睡不着没有睡意,连早睡早起这般简单的事我们也可以找到千万种理由敷衍自我。

    有些人看似很勤快,朋友圈里满满的正能量,早起打卡,阅读打卡,健身打卡,是为了打卡还是真实的为了自己呢?不禁想起了孔子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有些人勤快一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殊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管做什么事,持之以恒才是正道。

    勤学也就是要我们时时刻刻地不间断地学习、成长、修身。

    如何才能做到勤学呢?当先立志,立志为知,勤学为行,志立的真切笃实自然会去通过各种方式去学习,自然会时时不忘却不助长。先想明白我们作为人,何谓正确,我们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中,比如我们身为子女,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子女?那就去学习做这样的子女之道;我们身为父母,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父母?那就去学习做这样的父母之道;我们身为员工,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员工,那就去学习做这样的员工之道。我们虽然是一个人,但是有很多的角色,想想我们作为不同角色,每个角色的目标是什么,为每个角色立一个志,然后切实笃定的去学习如何达成目标。

    不断地通过见闻积累我们的认知,通过我们的认知又反求诸己,在反省的过程中又不断的完善自我,这是一个终身成长的历程,也就是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

    勤学不局限于书本,又离不开书本,更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经典。从经典中学习知识,反省自身,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地扩充自我。勤学,从翻开一本经典开始吧,为我们的灿烂人生翻开一页新的篇章。

    【王阳明先生的小弟子,愿圣学昌明,人人都能拥有一颗幸福的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明心学——勤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tk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