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就像种树
90天的训练营结束了。
第一个月,21天,每天500字。第二个月,21天,每天1000字。第三个月,21天,每天2000字。
无戒老师说,你们应当好好总结一下。
我想,假如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该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无戒老师正式在简书种小树苗的时间是三年前。2017年,2018年,2019年,这三年,完成了两百万字的“树”稿,办了很多期写作训练营,有90天写作训练营,有365极限挑战训练营,而她,也伴随着每一期训练营学员的成长一起成长。
有人说,做一件事情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去教会别人去做这件事。写作,也是亦然。
在你影响着无数人的过程中,每一个人同时也在影响着你。
就像是你付出了一份完整的心血,回报得却是来自于不同个体的无数份回报之总和。
也许,这便是关于写作的大智慧吧。你教会了一个人种树,有一天,却收获了一整片森林。
二、写作就像历心劫
写作人群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便是自认为“我不可以”。
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不断的强化自己:“我有一颗想写作的心,但是我天生就不适合写作。”“写作对于我来说,真的太难了。”“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就是写不好。”......
其实,在我开始写作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认为我不适合写作,我认为我没有天赋,我认为我就像浩瀚星辰中的一缕轻虹,既卑微,又柔弱。
直到,我开始拿起手中的笔,在一个极其偶尔的瞬间,也是那个我认为我做不到的瞬间,我在用我手里的那只笔,点破着心里的那道魔障。
尽管,在那之前,我也曾偶尔通过吐露文字来畅述自己的心扉。但是,那些于我而言,都只是跨过心砍前所积蓄的能量。只是为了让你顺利来到这个新的写作世界。
其实,我现在做的也不太好。只是,我却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在变化,在我编辑文字的过程中,有一股力量在慢慢凝聚着,那便是我所种小树苗在吸吮天地之灵气的召唤。
而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也可以。
只要你愿意去给自己的小树挖个坑,无论是深坑还是浅坑,只要你每天持续不断的为其浇灌,呵护它,终有一天,它一定会一点一点长大,直到,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三、写作就像练级
写作的第一阶段,永远是“写出来”。何谓写出来,就是拿起你手中的笔,想写什么写什么,管它是张三李四王老五,还是貂蝉吕布王阳明。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哪怕是前后内容不一致,哪怕是不知所云的写作,哪怕是小学生式的流水账。这都是你必须经历的“自嗨阶段”。
自嗨阶段所写,基本都是现实存在的东西。比如,你的过去,你的现在。那些你所真正经历过的事物,那些真实存在可感知的事物,属于你的经历,你的感受,你的愿景。
写到一定程度后,你才适合去考虑你所种出来的树,会不会开花结果,开的花美不美,结的果甜不甜,别人喜欢不喜欢。这就是写作的第二个阶段:“价值阶段”。
价值阶段,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让别人认同信服,从而让他人获益。
试想,如果他人花费了宝贵的时间阅读你的文字,却只是一堆无用的自嗨文,他人又当作何感想?
于他人而言,你的情绪你的经历都只是你的,如果不能给他人提供帮助,那只是一篇无价值的文章。
当然,成文价值的多少,各段位皆不相同。
段位高的作者,一般成文的含金量极高,或全文给你美的感受,或全文给你提供高能量。
段位低的作者,一篇文章中或多或少也能给你提供些许信息。
所以,在我们迈过了价值阶段的门槛时,更需加倍努力,向高段位的价值输出迈进。
四、关于故事与小说
故事分为现实故事和虚幻故事,而小说,则是虚虚实实,交相呼应。
写现实故事就像是在写人生,写人生的起起落落,写人生的悲欢离合。
当然,无论是现实故事还是虚构故事,一般总能给他人提供一定的经验价值和潜在价值。
我曾经一度以为我写不了虚构文字,我以为我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出一片无中生有有种生无的净土,但是当我克服内心的阻力去做的时候,我才发现那只是一个谬论。
其实,你本可以,只是你从未去开启这扇门。就像那句金玉良言所说的那样:多年以后,你最大的遗憾并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本可以。
我姑且把写作的第三阶段,称为“创作阶段”。
价值阶段与创作阶段其实是相互交融又相互独立的。
我把能直接提供高价值的文字,归在了价值阶段,如干货文。而把间接提供高价值的文字,归在了创作阶段,如虚构故事和小说。
写非虚构文字,可以带给你畅所欲言的舒心之感。而写虚构文字,可以带给你创作的无穷乐趣,那种美妙之感,就像是以你之名,创造出一个完完全全属于你的新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