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人物
千古一相:德和才,哪个更重要?

千古一相:德和才,哪个更重要?

作者: 信陵饮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10:51 被阅读307次

    1.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非常傲娇,种个地还要吟《梁甫吟》。

    夸下海口,每每以管乐自许。

    惹得众人嘲笑:这年轻人也太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

    管仲何许人也?那是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春秋称霸的人物!

    连孔子都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好在诸葛亮牛吹了出去,还圆了回来。

    其后讲起千古良相,君臣相知,二人都被称为楷模。

    但说起来,管仲这个人,还更有趣一些。

    2.

    他原本是齐桓公政敌公子纠的臣下,公子纠和齐桓公回国争夺国君之位的时候,管仲一箭射在齐桓公身上。

    这一箭如飒沓流星,直把齐桓公射得口吐鲜血。

    管仲以为毙了大敌,拍马报信去了,齐桓公才悄悄睁开一只眼睛,问周围急哭了的从人:

    “走了么?”

    原来这一箭正好射在带钩上,齐桓公也是演技好,大叫一声倒在地上,还不忘咬破舌头,挤点血出来。

    终于抢先回国,夺位成功。

    如此深仇大恨,齐桓公竟然在鲍叔牙的劝说下,非但赦免管仲,还任用他为相国,一口一个“仲父”称呼,举国朝政,一以委之。

    别人来问齐桓公国事如何决策,他说:“问过仲父没有?”

    “等我问问仲父再说。”

    “仲父说了算。”

    没有一丝疑心,君臣相知四十余年,励志图治,令齐国从一个中流国家,成为北拒戎狄,南抗荆楚,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商贾归之如流水,号令天下的霸主。

    以至于战国时期,苏秦形容齐国: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芋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富庶冠绝天下。

    这其中,管仲的全面改革政策居功至伟,春秋列国也纷纷效法齐国,行富国强兵之策。

    3.

    管仲这人牛到什么份上呢?在我们现在看来,简直是像穿越回去的。

    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大力发展经济,置女闾七百,蓄养官妓,引来大批商贾和手工业者,绝不空谈什么道德信仰,先让人民富裕起来。

    这一理念,即便放到今天,仍然不过时。

    最让人惊异的是,管仲操弄起资本来,简直是炉火纯青。

    有一段时间,日理万机的相国大人突然就关心起养龟的事宜来。

    齐桓公不解,问仲父这是在干什么,管仲一笑,说我这神龟,抵得上百里土地。

    于是以国君的名义,派十乘车马,带黄金百斤到得龟人家,赐以中大夫之职。

    该中大夫啥也不干,每天把神龟置于大台之上,以四条牛血祭,号为无价之宝。

    于是天下皆知,神龟乃海神之后,助齐国风调雨顺,物阜民丰。

    四年之后,将伐孤竹国,找到国中富户丁氏,以御神用宝,海神之后大神龟抵押给丁氏借粮。

    丁氏诚惶诚恐,老大要东西,拿去就是,还抵押什么抵押。

    齐桓公十分诚恳的说:“我老了,儿子不懂事,您一定要收下我这个心意。”

    丁氏感动的眼泪哗哗的,拿出家里全部存粮,把神龟请回去,当老子一样供奉起来。

    今后,无论你炒股票,炒房子,炒期货,炒三七玛咖,还是炒比特币,但凡带着个炒字,希望你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这个故事。

    4.

    这还只是牛刀小试。

    面对当时另一强国,楚国,伐之不能必胜,放任又影响霸业。

    管仲选择的方式是:经济战!

    楚国盛产麋鹿,管仲便在齐国边境设立了一座小城,专门用来高价收购楚国活鹿。

    又派中大夫王邑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搜购。

    于是楚国上下震动,国君眼睛都放绿光。

    活鹿的价格被炒到了天上,还种什么粮食。

    但见漫山遍野,人比鹿多,野兽都找不到鹿吃了。

    与此同时,管仲又派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

    一切准备就绪,管仲便对齐桓公说,好了,我们可以打楚国了。

    果然不出管仲所料,听闻齐国出兵,楚王派人四处收集粮草,但楚国境内,没人种粮食,都在养鹿,齐桓公派兵封锁楚国,让它买不到粮食,国内粮价疯长。

    三年之后,超过四成的居民逃荒到齐国,楚国不得不向齐国屈服。

    5.

    管仲之才,上面只是两个小例子,其余富民霸国的策略,不胜枚举,可谓天纵。

    但其实如果翻他过去的履历来看,只能用劣迹斑斑来形容。

    年轻的时候家贫,与鲍叔牙一同做生意,赚了钱,自己偷偷多拿。赔了钱,全让鲍叔牙承担。

    连小工都看不下去,向鲍叔牙打小报告。

    随军出征,进攻躲在后面,逃跑天下第一。

    又在鲍叔牙举荐下,当了几次小官,都干不成,数次免职。

    鲍叔牙很宽厚,笑笑对别人说,管仲贪,是因为家贫,怕死,是因为家里有老母亲,而当不成小官,是因为善于治国,不善于干小事。

    读史到此,常常废书而叹:真是有非常之人,方能成非常之事!

    管仲这个人私德是很有问题的,但他遇上了鲍叔牙,至死不渝地信任,换一个人,莫说举荐,从此不会再往来了,但鲍叔牙不惧白璧微瑕。

    后来管仲相齐四十年,专权四十年,有三归之台,置有反坫,奢华过于国君,齐桓公不以为意,齐人不以为奢,继续尊称“仲父”,随便换个心量小点的领导,早就挫骨扬灰了。

    这一切的偶然,才成就了生死之交,千秋君相。

    6.

    话题说到这里,引出一个千古论题:举才,究竟是看重私德,还是看重才干?

    大致来看,中国文化注重德胜于才,比如司马光《资治通鉴》开篇,就用了大段“臣光曰”论证德重于才,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但这是文人臆测之论。

    关于这个问题,曾国藩认识最深刻:

    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

    不晓事,则狭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乡愿固谬,狂狷亦谬。

    他带过队伍,打过硬仗,血泪教训让他明白,要干成大事,需要的是能够掌握客观规律,“晓事”的人才。

    人性很复杂,每个人都有君子的部分,也有小人的部分,根本无法区分。

    更可况,道德这个东西,无非是法律之外约定俗成的一个规范,并不见得如何高尚。

    谈起来似乎是要求自己,其实是约束别人。

    你不做西门大官人,我也不当隔壁老王,你不偷我的瓜,我也不惦记你的菜。

    这就叫有道德。

    小人之所以惹人厌,是因为反复无常,不遵守规范,时常因为私欲,侵犯别人利益。

    而遵守道德准则,让别人放心,反而是最省时省力的交往方式,符合双方利益。

    你看,其实还是为了利益。

    而一个能晓事的人,就能为大部分人谋取利益,绕开了那些弯弯绕绕,直奔主题。

    管仲早年在底层经商,摸爬滚打,同样明白人性之复杂,也晓事,很多东西别人觉得惊世骇俗,他不在意,能仓廪实衣食足就行了,管他什么礼节荣辱。

    这是最正确的历史观,是最高道德。

    有次齐桓公问他:我这个人爱打猎,打起来不分昼夜,什么事都不干。又好酒,喝起来也是什么都不管。还好色,连姑姨姐妹都不放过,就这样,还能干成霸业吗?

    管仲估计憋笑憋出内伤,但还是正色道:“这些虽然是很糟糕,但并不妨害您的霸业!人君唯优与不敏则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

    与曾国藩的认识,如出一辙。

    7.

    下一次,无论是结交朋友,引用人才,希望你都能记住曾国藩的肺腑之言:

    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

    多一些宽容和豁达,看清道德的本质,比去分辨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重要一百倍。

    只有一种人,需要警惕:

    管仲弥留时,齐桓公向他咨询继任问题,提出了三个人:易牙、竖刁、卫公子启方。

    被管仲一一否定,易牙烹煮自己的儿子满足齐桓公口味;竖刁自残身体,侍奉齐桓公;卫公子启方父亲死了都不奔丧。

    繁衍,尊严,人之大欲,父母亲族,人之至爱。

    一个连繁衍,尊严,父母亲族都可以放弃的人,并不是觉得你更重要,恰恰相反,他是想要从你那里谋夺更大的利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古一相:德和才,哪个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nk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