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今天也吐槽
对于我那个时候的小学生初中生来说,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天然的专制君主。Z老师拥有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双重授权,而且不自觉地热衷于行使这种权力。
但即使历史上最成功的专制君主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直接管理半径非常有限。我看到过不同的管理学对于有效的直接管理半径不同的说法,从2个人到10来个人都有,但没有超过12个人的。也就是说,在这个50多人的班级里面,如果Z老师妄图完全靠自己来行使权力或者说进行管理,他最多只能管好12个人。
解决的办法是现成的:他需要有人代为行使他的权力,帮他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他必须任命所谓的班干部。
任命或者选举班干部是几乎所有班级都会做的事情,但Z老师一定会有所创新:
首先是充分的授权。从我开始上小学到大学毕业,班干部(还有学生会干部)是一直存在的,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班干部获得了超过Z老师的授权。
举例来说,在初一的一次班会上,Z老师要求追查上周去附近的电脑室(当时还不能上网,所以不叫网吧)的同学,此时,班长P同学当面举出了上周Z老师一个不予追究的决定,阻止了这次公开追查。而对于这种公开打脸的行为,Z老师不仅不以为忤,还大肆鼓励宣扬。
这种事情不是孤例,按照Z老师的授权,班长P同学可以援引班级(其实是Z老师)制定的规则或成例,否定Z老师一时的心血来潮或者朝令夕改,而这也可以类推到其他的班干部身上,只是职权范围有所收缩。这种授权方式非常有效地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在同学中间树立了班干部的绝对权威,使得Z老师的意志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但另一方面,班干部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力和自由度,也埋下了隐患。
第二个创新是多中心的权力结构。我一直怀疑Z老师其实并不懂什么政治学管理学,完全是天纵奇才。总之,尽管班干部的权力非常大,但他却通过改革职位设置和刻意的人事安排,成功分散了这种权力。
例如,班长是法定权力最为集中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的直接代理人,自然而然会成为权力的中心。但Z老师同时把极大的权力授权给了团支部书记T同学,成功制造了第二个权力中心。同时,出身书香世家、自命清高的P同学和世故圆滑的T同学根本无法有效共事,形成了长期了竞争和制衡,使得作为法定权力中心的班长无法集权,最终都必须依赖Z老师。而且出于自命清高总会输给圆滑世故的历史传统,从个人权力的角度看,P同学最终落了T同学的下风。
分权制衡和制造竞争不仅存在于一个方面。除了班级的传统行政权力,数学课代表掌握着UB的发行,也是权力重要的一极。既出于事务繁杂的考虑,更多的则是为了监督制衡,我们班上的数学课代表一直都有3—4人。不过,作为其中一名数学课代表,我认为这次Z老师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这种挫折主要是受到后来制度运行中更多因素的影响,而不在于架构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