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论人性
1.43
(张载《正蒙·太和篇第一》)横渠先生曰: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浮而上者阳之清,降而下者阴之浊。其感遇聚结,为风雨、为霜雪,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煨烬,无非教也。
坱,尘埃也。太虚,宇宙的原始实体气。气坱然太虚,指宇宙混沌之气氤氲弥漫,即无极,此未发。无极而太极,元气升降出入,周流不止,亘古穷今,此已发。虚实、动静,言元气之妙用,故曰机;阴阳、刚柔言元气之成形,故曰始。世间万物,分而言之,为阴阳沉浮清浊,合而言之,阴阳交感,则为风雨、霜雪,万物变化无穷,山川地理重塑变迁,或凝结,或分散。这些天象地理,无非就是天道的显现,故曰教。人们从这些显相中,去领悟天道。
1.44
(张载《正蒙·太和篇第一》横渠先生曰)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大义。
游气,升降之气。纷扰,来往交感。阴阳之气来往升降,相互感遇而生形态各异的人类和万物,此表现为有形之质。阴阳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变化,无穷无尽,为虚实动静之机,刚柔阴阳之始,故曰以此向人们展示天地之大义,即天道。
此条,总结上条。
1.45
(张载《正蒙·天道篇第三》横渠先生曰)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也。
体,动词,生也、分也,成形也。天体,拟人化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上天的意志。天地万物都是上天所造就的,就像世间万事无不应由仁来主宰。
《礼器》:“经礼三百,曲礼三千。”郑玄注曰:“经礼为《周礼》也,《周礼》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曲,犹事也。”孔子曰:“礼仪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
尽管具体的礼仪纷繁复杂,但其本质无不是仁,即仁体事儿无不在。
《大雅·板》:“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渝,改变。王,通往。
要敬畏上天发怒的警告,怎么还敢欢愉嬉戏;要敬畏上天的灾变预示,怎么还敢恣意放纵。上天的意志明白可鉴,伴随你的往来行踪,上天惩戒无时不在,伴你一起出入游荡。
如果违背了仁,戏豫驰驱,上天的惩罚就会到来,所以无一物之不体,即天体物不遗。
这条的主旨是说,仁是天道在人世间的根本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