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影响人成长的不是环境,而是人对环境的个体性理解。
我们常常夸大了人对于环境的依赖性,总觉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每个人对于周围的环境的理解却是截然不同的,同样一个环境,有人借他在嘈杂当中获取宁静,而有人则是打自心眼儿里厌烦它的喧嚣。
郝晓东的出走,王开东的离开,终结的突破,还有王君、熊芳芳等的抉择,我不是打破了自己的舒适区。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会常常忘记自己的根在什么地方,时而迷茫又时而踌躇,时而心中有着辉煌的梦想,时而又在行动上,不停地打折。有时候很害怕年终的到来,这意味着要对这一年做一个总结,又意味着发现年初时自己定的目标还有很多,却是可望而不可及,这一年当中生命拔节的速度和自己的期待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差距而写作水平,则是一个人思考力的体现,很明显地,常常有怠惰的痕迹出现。
这一年买了有史以来最多的书在今天报销的账已经到了银行卡上。但是会发现前些年买过的书仍然是放在书柜当中,尚未拆封。高质量的阅读就想能够高质量的输出,这谈何容易呢?
郝晓东在书中说认知决定职业的境界。关键的贫穷比物质的贫穷更隐蔽,固化的认知,偏见,单一的思维模式,非此即彼的判断,把没得选当做自由选择,本来是无法选择,优秀偏偏说成,甘愿选择平凡。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缺少了逼自己一把的勇气。比如这次,全省的微课大赛明明是可以参加的,却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准备。比如现交给的任务明明是可以高质量完成的,总是一拖再拖。比如明明在家里一个星期应该陪着娃阅读运动的,但是时间都去了哪里呢?一想到拖延,内心里面就会觉得有很多的不安。
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逆风飞翔?走下坡路总是让自己觉得非常的舒适,因为不用费劲,不用流汗,不用喘气,但是一个月过后一年过后,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呢?会不会除了悔恨之外一无所有呢?所以重新理解人生,人不就是为了活着,而且是要为了活得有意义。儒家强调要修身治缇嘉治国平天下,要经天纬地,建功立业,道家强调无知无欲,无争,无知,无为而为,见天之性,反驳归真,佛家则强调去除欲望,而在新教育看来是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既要在求学问的路上勇猛精进刻苦修炼,同时又要不断剔除生命中的杂质,将自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皈依教育,在三尺讲台领悟此生之意义。
而此刻我缺少的就是这种勇猛精进和刻苦修炼。我们不断地在强调人与世界,与他人以及与自我的关系。
比如在明天的课上,我就将带领学生去一同感受新高考省份的论述类文本与我们传统中所做的论述的文本之间的区别,搞清楚论证方法的运用以及它的特点。
均利用了奥米克隆的洗衣机,学生和教师的状态都算不上好。陷入疲倦应该用什么样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起来呢?不能够交流讨论,也不能够近距离接触人和人之间有了如此多的隔阂和距离,这样的形势下怎么样让课堂有着生机呢?学生不是做题的机器,但是我们需要从做题当中享受到闯关的快乐。首先教师就要做一个有激情的人,在朴素的课堂当中探寻真谛,做一个专业的教师就是能够竭尽全力把学生培养好,而不在于周围有多大的阻力。
只有教师持续不断的学习,把专业修炼当做是一生的事业才能够与熬日子混日子做对抗。
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效率,该过关的地方尽量的过关,而不是等到课下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要教他们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既来之则安之,总是要打起精神迎接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太阳都应该是新的。
2022年12月26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