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两个结合”,也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进程中的历史总结,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两个结合”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两个结合”提供了治国理政和文化建设的思想资源,奠定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石,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体系的“中国特色”所在。
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具体且生动地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这些都是我们的精神养分。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在“两个结合”的相互融合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将“天下大同”“和谐万邦”“天人合一”等理念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中,使小家和睦,促万邦协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成为可能。近年来,无论是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破圈”,还是大唐不夜城的“爆火”,亦或是汉服马面裙成为时尚的“顶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千年仍热度不减,更体现出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独特魅力和强大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学习借鉴浩瀚长河里的中华文明精华,探索百余年间的铁路故事,让跨越千年而依旧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铁路特色文化相结合,创造一批熔铸着铁路变迁与发展的文化成果,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使命中展现“铁”担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