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神农架之游,回程时天气渐暗,无法读书,幸而也没再晕车,便又看了一遍《摔跤吧,爸爸》。
第一次看,是一个人在寝室的被窝里,看完忍不住看影评,查资料,为米叔勇敢批判男权至上的印度社会点赞,更为人物原型那位父亲点赞。在此热血鼓舞下又看了一部米叔的作品《我的个神啊》,同样勇敢地揭示了印度群众盲目信仰的社会现象,倡导人们思考自己的信仰。
今天再看,视角不知不觉转向了米叔塑造的父亲角色。
谁不想要个好爸爸影片中的父亲雄壮魁梧,气场强大,曾获得全国冠军,在村民中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作为父亲,他无疑是严厉的,对女儿们魔鬼训练,每天五点起来跑步,严格控制饮食,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同样,他也非常疼爱女儿,不想让女儿重复这种被大众模式化的生活:做家务→结婚→生子→照顾孩子+做家务,所以才会如此狠心,但每次看到女儿们疲惫不堪的样子,又会自责矛盾。
谁不想要个好爸爸他又是如此地相信自己的女儿,了解自己的女儿,她们是多么迫切地想得到父亲的认可,所以当米叔说“I'm proud of you!”时,我都难掩激动。
谁不想要个好爸爸谁不想要个好爸爸
“米叔”的种种特征,都像极了我的父亲,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是凶神恶煞,不苟言笑,我们稍有不慎就会挨顿毒打,别人家饭桌上欢声笑语,我们家吃饭是痛苦的前十分钟,因为只有他吃完离开,我们才敢享受美食。以至于我们三个从来不敢当面叫他一声“爸爸”,这也是高三偶然发现的。
记得是语文课上,一篇阅读里提到,她的父亲和她关系不好,她从未喊过一声“爸爸”,直到爸爸去世,想喊,却无人可听。放学后我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弟弟妹妹,为了避免同样的遗憾发生,我们制定了一个方案:谁敢当面喊“爸爸”,就奖励谁5元钱。我们都跃跃欲试,创造了很多如“爸,吃饭;爸,妈找你”等非常简单的对白,但无一成功。尽管那时候的父亲已经不似从前般严厉,因为身体,他也很少生气,不再动粗,但就像遗忘的技能很难再获得,“爸爸”两个字 ,我们怎么也说不出口,何况我也不记得什么时候使用过此技能。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这个方案,不记得第一次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大学入学后他转身离去,说你自己好好的,我哭了很久之后编辑的一条短信。也许是某次打电话回家,假装不经意地脱口而出,我假装若无其实,他也没有什么反应。后来虽然叫的不是太频繁,但也没那么难了。
父亲到底在我生命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不禁想。
我多羡慕别人父女情深,没有隔阂,相亲相爱。可是,很多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谁都是无法改变,选择逃离,选择遗忘,它也仍在那,如鸿沟般横在心里。选择接受,选择原谅,也无法正视发生过的一切。
这么多年,我似乎一直在为此斗争。学心理学,看心理学,拐弯抹角地找人倾诉,隔三差五谢谢隐晦的日记,但仍会触景生情,痛哭流涕。也许这辈子都没有勇气和你促膝长谈,但我真的愿意并已经接受,愿意并已经原谅过去。
你确实不是一位完美的父亲,但谁又是完美的呢?你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我又不是没看到你的努力!只想说,我在尽力维系并建立更好的关系,希望你能感应到。
父亲在女儿生命中到底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呀!他是伟岸的,他是勇敢的,他也是爱女儿的。他可以严厉,他们也可以无话不说。他可以犯错,也值得被原谅,因为他是父亲!
如果你也是初为人父,不要害怕,不要拘束,不要被社会定义的条条框框限制,别装深沉,别装严厉,别畏畏缩缩,“父亲”这个角色可以没有剧本,因为对于女儿来说,只要用心爱她,你就是唯一的,最好的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