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思维在那,也会感觉到日常某些温暖,只是那世道人心,让人见到的都一清二楚,衍生的边界,被利益锁定在狭隘的区域内,难倒腾出更宽泛一些的阳光地带。
还好,基于普遍规律,存在便合理,不用那么分对错,也不用那么讲究真理德行,有些东西,在现实面前不值一提,没法比,能带来好就可以了,好就是对。
基于客观现实,温暖也自然到处都是,那些略差一点的可以忽略不计,划分到完美是不完美中去,权且充当一下是可展望的有待提升的美好空间就好。
一说这,就联想到这几天,被一些熟悉的理念倒腾了一下,那是因为那些理念被别人说出来,就像换了脸谱,不是原来的味了。的确,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意义不一样。正确的话披上了情绪的衣裳,展现的是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模样。既然熟悉的理念被倒腾了,也好,只要别人开心就好,管它对不对干嘛,人生开心重要,哪怕错一下,小错一下,走偏一下,又何妨?嘴皮子的事,懂得场合就好。拿自己铺垫铺垫,更无妨。
看,这就是生活,不是不讲真理德行,是真理德行有时得为开心让路,得停一停,等一等,从这意义上说,也称得上是真理德行。
话说,每日坐公交车那女人,一到学校,就开启话痨模式,连串连串的,眼睛眨巴眨巴着,像伴奏,不知疲惫地没完没了。叨叨的都是日常,买菜呀,穿衣呀,儿子呀,工作呀……还加聊一些野话,不见真理不见德性,与真理德性背道而驰,只是说得有声有色,听的也就将就着听,实在听乏味了,几个人马上互换一眼,毫无察觉地一笑,随即顿了顿,精神头又来了,还不忘插上一二句,好让她说得高兴,高兴了,人就有幸福感了,不会那么埋汰生活了。
原来这公交车女人,白天一个人在家,早晚接送孙子上学,不晓得骑车,老公病世已几年,离了婚的儿子在外打工,收入也不怎么地,这样一来,经济自然不富裕,在地方上别人看不来。这女人起初到这儿,一副愁苦相,说起话来少言寡语,闲扯几句消极话,还时不时看看旁人对自己的态度,看自己是不是受欢迎。
聊得多了久了,旁人都把她当朋友,从不低看她,总是你说的,我说的,都带支持和鼓励,更带一些修身养性的话,让她有个好心态面对生活。有的不忘开玩笑地说,你还可以找个好老公呢,二人帮扶着,有个伴总比单着好,老了有说话的,不然一天下来,嘴都闭臭。有的还说,老了怕孤独,一孤独就生恐惧,没安全感,病了,连倒水的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的干着急。
你看,这样一来,她倒成香饽饽了,天天如此。这一来二去的接送孙子,这聊着聊着话题就多了,不再是买菜呀,穿衣呀,儿子呀,工作呀的话了,更不再是那些野话了,话题阔开了,聊些俄乌冲突,美国好战拱事,本国疫情,企业状况,教育理念,学生学习……知识面广了,修养性也好了,人也精神了,大家的凝聚力更好了。能为她带来幸福感,大家的付出没白费,这何乐而不为呢?!
是的,我们的生活要讲究真理德行,而走近人性,走近生活,就会要付出,人性和生活有时不能以好坏对错来划分,不能分细,不能太讲究,因为近处错,近处不适合,有可能远处对,远处适合。
总之,真理德行,藏在一定的地方,用发展的眼光,开心就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6145437/ccdf412ac8289969.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