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黼唐公,出身贫寒而自强不息,历经磨难而勇于担当;为人刚正俭朴,淡泊名利,勤俭持家,教子有方。一生勤奋著述,其著作《周易讲义》、《禹贡说要》、《存古翼圣篇》和《河间诗存》,作为温州地方文献至今仍被保留在有关部门。
出身贫寒历经磨难自强不息
据先祖父春如公的《先考黼唐公行状》介绍,我们塔儿头俞氏曾经“以商起赀,为邑富家”,后来家道中落,接着因为改行读书,不从事生产了,所以家更穷了。
第七世黼唐公名君尧,字寿年,是我们的曾祖父。因家庭贫困,从小从事体力劳动。但他志向远大,从不自暴自弃,常在劳作之余,手捧书本,向父亲请教。没几年工夫,聪颖好学的他就读完儒家的“六艺”,而且剖析问题头头是道。十多岁的他居然成为父亲教学的好帮手。后得到胡筱泉赏识,补上学官弟子。这时,他遇到一个走上仕途的好机会。
然而,命运对他十分不公平。家庭突连遭变故,在短短5年内,父亲、伯父、母亲、叔叔相继亡故。更为不幸的是,几年后妻子又撒手人寰。接二连三而来的沉重打击,不但使他家贫如洗,而且精神上蒙受巨大打击,在此极端困难情况下,曾祖父以教书谋生,用超常毅力,顽强地挑起家庭重担。因无法专心举业,以至错过科举考试机会。
直到光绪甲辰(1904),已经54岁的他终于得到提拔,被任命为县学教谕。这一年,我们的祖父春如刚好16岁,通过童子试,成为一名庠生(秀才),这使他得到稍稍安慰。五年后,宣统己酉(1909)年,将近花甲的他又陪儿子到杭州参加省试,儿子被选拔为贡生的第三名(拔贡),让他看到家族的希望。
第二年,他兴冲冲带儿子北上参加京试,借机“历览异邦风物”,开阔胸襟,回来以后“闭户撰述”,写出《易经讲义》和《禹贡说要》两部著作,还写了许多诗文杂作。
关心国事与时俱进上书内阁
民国以后,年近花甲的他“鉴于天下扰乱”,怀着一棵爱国忧民之心,写了一篇《上内阁书》,提出“守宗旨,正纪纲,罢会议,清本源,维道统,慎法律,肃权限,端规则,厚风俗,收人心”等十点建议,这是他经长期思考后,对国家时政提出的改革主张。这些主张和同时代的孙诒让等瑞安改良派人士的言论,如同出一辙,充满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真知灼见,但因言辞过激,没有被上面采纳。后来,他对别人说:写作目的在于传世,传世言论必须正大光明,有利于天下,解决老百姓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切忌华而不实。只有提倡经学,弘扬中华的固有文明,才能端正人心,消弭战争。
从这些主张和言论中,可见他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文人,而是一位有思想、敢说话、能与时俱进的思想先行者。为在先贤著作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晚年埋头整理古籍,以十年心血,写成《存古翼圣篇》一书,遗憾的是书还没有印好,人就去世了。那一年他已71岁高龄。
刚直宽厚爱憎分明持身勤朴
祖父在这篇《先考黼唐公行状》里,还用较多篇幅记述曾祖父的为人、性格特点和言行教诲。
一、秉性正直,喜欢读书,从无不良嗜好,最看不惯拍马奉承、追逐名利的人。
据《行状》记载:“先考禀性刚介,志虑精纯,不屑阿谀媚世,熙攘逐利。而酒食酬酢,丝竹博弈,凡为世人所嗜好,绝不关心。每于持家课读外,独坐斋中,翻书评点,至惊心动魄处,不禁抗声大呼,有响遏行云之概。居恒不乐标榜,然里中之以学鸣者,有所述造,先考得之必称赏不已,酽酽乎其有味也。”
他的《河间诗存》中有一首题为《丝竹》的七律,可见他的为人和性情。
“我家旧在水衡村,丝竹原非我思存。刻羽引商甘独拙,会文对酒爱重论。投艰世事无心累,鸣盛昔情有志元。书读一生浑未了,日西追月到黄昏。”
二、崇尚忠孝节义,遇事爱憎分明,尤其憎恨贪腐之徒。
据《行状》记载:“先考持正,不苟言笑。遇老农民与谈忠孝节义事,娓娓无倦态。见有言不轨行不方之徒,虽非相识,而在稠人广坐,亦严斥之无所忌。”
他曾经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概括为“四恶”,作诗予以抨击:“趋新世态务纷华,好似飞尘与散沙。试问堕楼人去后,蜡薪犹见石崇家。”
三、孝敬上辈,关爱子女,持家事必躬亲,布衣素食,处之泰然。
据《行状》记载:“先考脑力逾恒,神明老而勿衰,少岁事历历数之如昨日,不爽毫厘。声如洪钟,口多吉语,境虽贫寒,终始不作寒乞态。持身勤朴,布衣素食,处之晏然,事无大小必躬亲而后释然。”又说他“笃于孝友,不辞劳瘁”,“抚恤从子,视如已子。”
以上有关记述,说明曾祖父不但在贫寒中能够坚持文人操守,安贫乐道,而且性格刚直,疾恶如仇,孝上爱下,勤劳一生,品德十分高尚。
家规严明教子有方勤奋著述
俞春如对他父亲的谆谆教导记忆十分深刻,《行状》里记录了其父对他所说的话:
“汝家传忠厚,从无舞弄地方之事,汝勿挟势弄文,累邦人而坏家法。”挟势弄文,攀附官府,欺压邻里,这是封建文人中常见的陋习,曾祖父对此深恶痛绝,除以身作则外,严格要求儿子传承忠厚睦邻家风,并提高到“家法”的高度,可见教子严明有方。
在俞春如省试折桂拔贡后,曾祖父又对他说:“为官最易坏人名节,况汝才薄年轻,一入仕途,恐失我清白家风,当此举国汶汶,从事诗书,阐扬圣道,斯为得矣。”为了防止祖父少年得志,被官场的恶俗所侵,不能洁身自好,对此及时提出警诫,敲响警钟,防患于未然。
曾祖父有一首题为《慎行》的诗,被俞春如选录在他的《春如诗话》中:
“天下忧患士必先,延安锐意世喧传。乃公文正心无愧,有子纯仁志益坚。三世布衣清俭第,两朝宰相恕忠缘。余生翘首前贤轨,笃行随年敢息肩。”
诗作透露了他的心声,说明他一生遵循“慎于行”的古训,同时,也是对后辈的殷切寄语和期望。(俞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