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节财富思维训练营课聊潜意识,看完就一个念头:自己,才是一切关系好坏的根源。
亲子关系上,妈妈如果没有把心放在自己身上,就会把自我存在感投射到孩子上,多管教,吹毛求疵,用操控孩子对自己做出积极回应,来满足自我存在感的“确定性”。
由于孩子也有追求快乐的天性,而大人的强势和否定,会让孩子出现两种结果:
1. 一旦被人侵犯到内心的自由空间,打破了自己的专注度和愉悦感,小了还能忍,一到自主意识愈发明显的所谓“叛逆期”,就变成“混世魔王”,把大人们折磨得没法过安稳日子。
2. 孩子脸上看不到笑容,内心压抑。情况严重的,要通过咬手指或者眨眼睛来缓解压力。
另外,为啥孩子在3岁前学东西特别快?
因为他们通过无意识的潜意识进行学习。这潜意识就像一台摄像机那样,将自己看到的或感受到的统统吸收到脑海中,而且这过程对好坏对错没有价值判断。
所以,孩子3岁前能快速学会说话、走路,也靠着潜意识100%模仿父母,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规范。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个孩子,上英语课一示范就会,人特聪明,但班里的人缘也特差。爱玩,喜欢捉弄别人,玩到后来都会打架,打完架都会说对方“就怪你,就怪你”。
以前会觉得这样的孩子只是性格不好,但现在才意识到,原来这行为背后是模仿了父母。
一个唠叨不断总爱抱怨的父母,就会将自己的抱怨程序通过孩子的模仿程序输入到他们的潜意识中,结果孩子长大后也会开始抱怨。
所以育儿,其实最需要教育的是自己。小孩是不需要教育的,他们通过潜意识模仿学习,就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只能做孩子的榜样。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同样,恋人夫妻关系也是。没把心放在自己身上的人,一举一动都会牵动ta的敏感神经,让ta自己各种焦虑和胡思乱想,另一半肯定也会过得很累,结果就不想待家里。
那如何改变自己的这种状态呢?
有句话叫“习惯成自然”。
这习惯就是潜意识习惯,是不需要经过意识考虑和干预的。自然就是指固定程序。一个习惯一个程序被固定下来,其实是大量训练和重复训练的结果。
当我们每次想去对身边人指手画脚时,想一想,这个指令是对方自己想要的吗?如果对方不想要,而是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那就不是真正的“为你好”。
每个冲突的当下,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刻意练习和重复,就不怕等不到质点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