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为什么说让妈妈少爱我一点?
1
前两天,同事吐槽自己儿子吃饭看电视的坏习惯。
她儿子一岁多,正是好动的年龄,连吃饭也不例外。
有一天,她婆婆打开电视的动画片给儿子看,也许是画面太新奇,小东西在沙发上看的很专注,她婆婆不用再追着喂饭,一顿饭不知不觉就吃完了。
她婆婆以为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
每当吃饭的时候,她儿子会指着电视要看,奶奶为了稳住他孙子,也都答应了他。
每次同事抗议时,她婆婆总是说,也不能让自己的孙子饿着呀。
每当这时,同事便妥协了。
以至于现在不打开电视,她儿子就不好好吃饭。
其实我有隐隐的担忧。
看起来现在是满足了他的愿望,可是他儿子眼睛的健康呢?以后上幼儿园没有电视怎么办?他还会好好吃饭吗……想必同事未来会苦恼不已吧~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么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时的少爱,换来的是更长久的爱。哪一个更值得?
2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很悲伤的故事:一个死刑犯临行前,法官问他有什么要求?死刑犯说:“我只想再吃妈妈一口奶。”后面的结果大家应该也听说过吧。
当他的妈妈掀起衣服时,他一口咬掉了妈妈的乳头。
他恨妈妈从小没有教育好他,任由他走上了犯罪之路。
如果在小的时候,妈妈不宠溺他,而是给予适度的爱,恐怕结局不至于此。
著名学者周国平在《不想长大》里写道:孩子的心灵远比我们所认为的细腻的多,敏锐的多,我们千万不要低估。
孩子的细腻敏感需要为人父母的去好好感知,是包容但不是纵容。
3
我想起钢琴家天才郎朗。
他3岁开始就要每天坚持练琴1小时,上学后每天从不间断练习。
有一次郎朗到舅妈家做客。
晚饭后,郎朗和舅妈家的几个孩子正玩得开心,爸爸突然对郎朗说:“不行,你得练琴了!”没有琴的舅妈表示为难。爸爸说:“就让郎朗在地板上练习指法吧。”于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来。
在他10岁以后每天更是长达8小时的练习。
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郎朗在练琴;别的小朋友睡觉的时候,郎朗也在练琴。
很多人感叹:这哪有什么童年啊!
也有不少人暗自揣测,郎朗的童年应该很不幸吧。
郎朗爸爸确实要求很严格,看起来不够爱。
可我以为,在很小的时候就能确定一生的所爱那才是最幸运的事。
郎朗爸爸的少而严格的爱,也成就了郎朗的未来,这不正是大爱吗?
有时候,少即是多,不溺爱,才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成为更优秀的人。
4
如何做到少爱一点点?
1.懂得长线思维。
就好像银行存款,短期收益率一定是低于长期收益率的。
就让我们对儿女的爱变成银行的长期理财吧。
这看起来有点难。这就要求父母能做到延迟满足感。比如说,针对我同事的情况,可以跟孩子沟通,吃完饭可以看电视,或者是多陪伴他,带他出去玩,远离诱因,直到帮助他改掉坏习惯。
2.真正的爱是促使儿女心智成熟。
关键点在于,父母要自律。
你不能奢望,一个沉迷刷剧的妈妈旁边,坐着一个安心学习的孩子。
你也不要奢求,一个整日满身酒气的父亲,会培养出一个孩子的耐心。
如果有,那也只是小概率事件,你未必能幸运到刚好是小概率之一。
3.信任的力量无穷大。
放手让他去做。
儿子一岁半,会自己吃饭,自己吃完饭送碗,虽然已经摔了4个,但他很勇敢,动手能力强,至少我不用担心他自己会饿着,我知道很多同龄孩子直到上幼儿园都还不会自己吃饭。你觉得他太小,不让干这不让干那,你凭什么夺取他成长的权利,以后干什么事情也会缩手缩尾。
少爱一点吧,不要母爱泛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