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没有先揍偷袭珍珠港的日本,而是采取了先欧后亚的策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海军的建设速度相对比较慢。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政策,虽然拥有比较强的海军实力,但是战争机器并没有开足马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太平洋舰队在日军偷袭珍珠港时损失惨重,一时之间还无法对日军构成优势状态。
海军建设不同于陆军建设,各种舰船、航母的生产相对比较慢,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美国海军实力不如日军强。这时候把主要精力放在太平洋方向,只能瞪眼干着急,没有丝毫办法。于是,在大量航母和舰船建造出来之前,先把主要精力放在欧洲和北非方向更实际。
其二,德国是法西斯国家中最强大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法西斯阵营正是猖狂的时候。相比于横扫东南亚的日军,在欧洲战场上的德军才是主角。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德军在东线已经打到了莫斯科郊外,西线战场上,欧洲大陆已经全部沦陷,只剩下英伦三岛的英国苦苦支撑,不断遭到空袭。如果德军的攻势再得不到遏制,英美再想返回欧洲大陆就难上加难。
由于历史原因,欧洲是西方列强的大本营,东方东南亚只是他们的殖民地,相对没那么重要。如果欧洲战场不结束,除了美军,英军不会把主要力量派往太平洋战场,而是先保住自己的大本营英伦三岛。
如果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先打击强大的德军,等欧洲战场结束后,再回头收拾相对弱一些的日军,就更容易一些。
其三,地理地形影响战争策略。
德军占据的欧洲是大陆,陆地连接在一起,只要成功登陆,后续进攻更方便。太平洋战争就不同了,从海上向日本本土逼近,需要一个海岛一个海岛的清除日军据点,拔钉子似的向前推进,速度相对比较慢。
太平洋战场上,由于地理地形的原因,先期进行较量的主要是海空军,陆军再多也得依赖于海空军,使不上劲儿。这样一来,在海军实力有压倒性优势之前,并不利于快速推进,于是,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更符合实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