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长不短,有些人在思考中越活越通透,有些人在暂时的成功或失意里迷失了方向,顺势延展的道路亦是划向了不同。
网上看到一句问答:哪一句话是你的座右铭?
答曰: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个人降临到世界上都有他存在的价值,不论价值的大小,都有他可取之处。人作为进化史的产物,淘汰了远古时期存于人之结构的糟粕,遗留下来的大多是较适应环境的常态。
有些人对自己过于贬低,总觉得事事不如别人;有些人自信无比,总觉得别人入不了法眼。这两类人无论属哪一种,都是不利于自身的成长。
前者过于看轻自己,忽视了其内在的潜能,放常常将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这样当然弱化了或者说是根本无视自己本身也有亮点。
这样的人群大都不自信,表现在外遇事瞻前顾后,缺乏勇气,一件简单的事在他们眼里或许需要动用过多的脑力考虑细枝末碎,往往有一个就在面前的机会因着犹豫不决而与机缘失之交臂。
他们内心的独白最多的这样:我可以吗?
我真的行吗?
我怎么办呢?
我要怎么选择呢?
如果我做得不好,我失败了呢?
而后给一个合理的答案:我不行。
我不如别人。
我总是出错。
我比别人差。
潜意识里不断给自己植入“事事不如别人”,在遇这个需要选择的重大事情,即便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凡要他做出关乎自己相对中立的决定时,到了最后关头,还是一句:不可做,如果做了,失败了怎么办?
问题又回到了起点。
这样自我设定的合理化也就形成了,每一次否定就越发确定“我本如此,还有谁能比我更了解自己呢?“的安慰剂。
这样,在其强化的意识下,根据以往的经验默认了对自我概念的确认,对其往后的学业及工作、人际都可以看到相似的影子。
后者与之相反,太自信于自己的能力是高于一般水平,对别人的建议或批评不屑一顾,有甚者以为是带着目的而为。
过于自信是自恋,也是自尊低的表现。
传统的日常用词中,说某人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或因某事与人产生冲突而生气和指责别人的不理解的时候,称其自尊心受损。
这种“自尊”在传统中也被称为自尊心极强,其实,这并非自尊高的表现,而是低自尊。如果个体把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
往往低自尊的易受挫,在遇到负面评价时感到无力、弱小,进而产生自卑,也就听不进别人相对客观的意见。
“天生我才必有用,“并不是指没有分寸的迷恋自己,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些过于自信的人在遇到成功时,往往倾向于内归因,他们会认为成功是自己凭借能力或努力获得的,当遇到失败时,会习惯外归因。
内归因有利于对价值的肯定,外归因可以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
人天生具有自我防卫机制,来阻挡外在对自我的破坏,以维持设定的角色。
相比较对于他人取得成功的心态,往往又是截然不同。他人成功了,会以外在的归因看待。例如这是他们太走运了或是有好关系才会成功。以减少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人失败了又是归之他人本身的问题,也就是内归因。
这些都使其自身产生有利的价值保护,在心理学中称动机性归因偏差。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过于自卑也不要过于自信。中外今来,能成大事者,大都有一个特性,即谦虚、自信、有力量。即便当下做得不够好,亦能吸取经验,从别人的建议中收获自我,让其不断地更高层次迈进。
他们或是在各行各业都存在。
人生不长不短,有些人在思考中越活越通透,有些人在暂时的成功或失意里迷失了方向,顺势延展的道路亦是划向了不同。
“天生我才必有用“,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目中无人,这样的自己,才是让自己满心欢悦又让别人喜欢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