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想法比较多,苦于一直不知道怎么管理?无论是目标、情绪、还是时间、身体等。
就是有些杂乱无章,理不清头绪。
近三个月在家带娃,看了几本书,发现原来这些都是可以管理的。比如每日计划、灵感、目标、读书等,可以通过笔记的方式来记录和追踪以及复盘。
最开始看的是手账,开始准备入手手账本了,但是要买的工具可不少,最重要的是手账还需要画图,各种装饰,对我这样手残又是懒癌晚期的人来说,实在太麻烦了!
还是笔记本实际一些,把笔记做的有条理和逻辑,然后又得心应手的时候可以考虑手账。
毕竟最新理清的应该是自己的思绪,比如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把目标定下来,再去分解。
目标最好定个3~5年的,然后细分到每年要达成什么?每年再又细分到每月、每周到每日。
除了目标之外,还要修炼自己的硬本领,那就是涉及到每天需要为硬本领付出的时间。
还有灵感,灵感是稍纵即逝的,也需要及时记录下来,每月或者每半年拿出来看看是否实现了呢?
读书,对于目前在家带孩子的我来说就是输入,当然还有以人为师和行走。
目前还是很喜欢看书的,后悔二十多岁没好好看书,如果看书的话,会少走很多弯路。
由于年纪的增长,记忆力大不如从前,所以还是需要去做笔记和复盘,才能把知识转为我要的知识。
或许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前感觉看不懂的书,现在不仅能看懂,还特能感同身受,或许以往的阅历也是有帮助的。
读到对我有用的书,要记录对你有用的金句,把目录用思维导图画出来。最重要的是反思,这本书我学到了什么?哪些是过去你没听过的?这本书对你的帮助是什么?有了哪些行动?
为什么要把所有杂乱无章的思绪放在大脑里呢?大脑负荷太重了,不去把它们用笔记记录下来。
针对目标和每日计划的话,有个笔记本来记录。读书的话,用个读书笔记本来记录。灵感的话,用个比较本来记录。
反思自己这三十多年来,耐心和毅力都是不缺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导致将近四十,还碌碌无为。
但我知道,我一直是把家庭看的很重的人,我在乎我的家人,总想着为他们去做点什么。
小时候,看到妈妈不舒服,就想长大了当医生;工作后,每月往家里寄钱是我最快乐的时刻,觉得自己活着有意义。
现在有了家庭和孩子,更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我要为孩子拼一个更好的未来。
现在的我,比以前更稳重和理性,决定的事情就会一直坚守。
所以重要的是先把目标再进一步细化,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边想边记录边看书...说不定能找到更合适自己的管理工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