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掌控力》
《时间掌控力》一书,作者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时间管理大师洛塔尔·赛韦特。讲述当代人普遍面临的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压力,提供一些如何梳理日常事物的方法,进而有效管理时间,更好平衡工作和生活。
莫名焦虑
今天是周日,依旧在家宅着,原本我打算早早看完书籍,完成发文的,但是最终还是拖到晚上才完成。白天我都做了些什么?
拿着手机,看着各类平台自己发文的阅读量,在认识新的写作大神后,又知道了更多的平台,发现犹如打开一片新天地。白天一天的时间挺长的,我几乎没有完成什么事,却在焦虑中度过,连饭也没有正经的吃,确切的说是饭也没煮。
我在想,为什么会产生焦虑和压力,细想一下,就是自己正在所做的事,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却并没有,感觉到做下去很困难。
开始行动
抱起放在书架许久而从未拆封的《时间掌控力》,书本开头介绍的正是我现在这种状态,焦虑,自己给自己压力。
经常得到人赞许的或者地位较高的人抗压能力较好,而我正在写公众号初期,难以得到什么支持和鼓励,在各个平台也毫无地位,所以自己仿佛很自然的给自己背上难以卸下的压力。因为看到别人掌握了时机,早早进入,看到别人坐拥粉丝无数,而自己寥寥无几,难免产生急躁心情。这本书也正好说了很多同样的例子,我只是其中一种。
面对压力,在无法掌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负面影响。“我反正什么也做不好;这件事我搞不定;这个我坚持不了;没有人喜欢我;没有人记得我”等话通常出自受到压力负面影响的人口中。
桑顿·怀尔德说“心态平和的人更善于利用机会。”提到心态平和,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司马懿。司马懿一生不少大起大落,并且在曹魏也屡遭曹家的排挤,但是他的心胸和气度,以及忍耐力,却是让我佩服。最能忍耐,最能熬,熬到曹操走了,曹丕走了,曹叡也走了,对他而言,最会选择时机,不计较当下,而懂得把眼光放得更长远。
有一句话“学会全力以赴很好,学会耐心守候更好,学会把握时机最好。”所以,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学会守候,学会把握时机。
个人经历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慢慢开始健身,而健身最需要的是坚持。在Keep上面训练并记录,从那时候开始,就觉得自己也该重新规划一下时间。感觉很长时间,并没有好好去坚持做一件事,导致不投入,无产出,也就是那种自己不知道自己一天、一周里真正完成了什么事。当然,工作的事另外说,讨论的是自己工作外有没有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想清楚后,感觉运动和阅读都是自己喜欢的,而既然喜欢,那就得坚持住,就得让其看到成效,并且要有计划的去做。
于是,开始了要求自己规定的运动和读书,现在多了一项,那就是写作,也就是阅读完输入后,还得做一项输出的动作。
关于时间管理
做时间管理本身就是浪费时间的,为了时间管理而管理时间,那确实是浪费时间,但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或者养成某个习惯,确实需要花费时间去做一套方案。就好比是一项投资,把时间管理好,慢慢形成了有效有节奏的处理事情的习惯来,将大大节省自己的时间,获得时间收益。
今年的高三学子,都经历了以往没有的在家网课学习,靠的更多是自律。最近鼓励一个高三备考的学子,希望她能好好复习,按计划每天完成相应的复习任务。而她也偶尔会很认真的去制定计划,并且计划得很完美。
看到一张详细的一天要完成的任务清单,我就知道那是不可能完成的。最后确实,如预料的那样,那计划几乎没完成什么。
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首先就得考虑可行性,如果计划做得过于完美或者排得过重,反而会导致自己的排斥感,觉得无从下手,并且还产生压力。人本能的就是会倾向于选择轻松,容易的,这也是大脑使然。好比在面对一个大项目的时候,让自己去做的话,往往心中会产生一种畏惧感,而在做之前都需要好好理清思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或者完整的时间去开始。而对待小一点,容易完成的事,往往轻松就能完成,随时都可以开始。越是难以完成的计划或者项目,越是需要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下手,处理不好往往导致最终啥也做不了。
我之前也是这样,想着去做一个视频,或者写一篇文,在构想的时候想得很完美,总觉得一切都需要用最好的题材。想着想着,却始终无法下手,因为只有空想,而没有去做。最终连最初的想法也放弃了。而现在,我决定要写一个号的时候,我并没有构想着它能成为多大,能吸引什么人,反而是觉得更随意,更平常的开始,来让我有足够的勇气的下笔。最后不管写出来怎么样,好歹是有输出了,自己也一定比原来有所进步。
关于拖延症
拖延症已经成为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严重而极其普遍的问题。现在几乎成为了90后00后的标配,甚至有人为自己打的标签就是“拖延症晚期”。拖延源于总是选择易于完成而并非真正重要的事务。
不做时间规划是负面压力产生以致拖延的原因之一。负面压力通常反映了“想”与“能”的差距,如果某人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工作,负面压力就会产生。然后不仅会拖延工作,对生活上的其他安排也会有排斥。
我已经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也慢慢染上了拖延症了。我只清晰记得,自己在小的时候,小学的时候,在对待功课,对待作业上,从不拖延,而且是那种极其渴望第一时间完成作业的那种。每次回到家里,第一时间,就是把作业拿出来,一个人安静的写完。在没有写完作业之前,连饭也不会吃,任何人叫我去玩也恕不奉陪。记得某次家里某次摆宴席的,别人一桌人等着开吃了,但是在我没有写完作业之前,我对他们是不闻不问。那时候的想法是,不管做什么,先完成作业再去做,就能更痛快更自由。现在想想,感觉自己那时候可真了不得。但现在呢?几乎是倒过来了,惭愧。
或许是从中学时候面临更重的学业,面对无法全面完成的一本本习题,因为多,所以导致不可能完成,因为想到不可能完成,所以导致不想做。因为小学的时候,每天的作业都是可以完成,可以达成的,所以就会第一时间去做。所以想想,确实是在面临庞大的项目或者繁多的事情,在知道难以完成的时候,就慢慢滋生了拖延的习惯。
拖延还有另一个原因,挺多人总在等待一些所谓的“特殊时刻”而刻意去保留美好的事物,或者总感觉要在最好的时机才去做某件事,导致一直等。其实活在当下,每一天都是生命中的“特殊时刻”,人生没有彩排的,一直都是在自己的舞台上。
本书介绍对待拖延症,要牢记“立即法则”:
尽快完成它。
尽快废掉它。
尽快规划。
尽快分配任务。
尽快决定。
后记
今天周末,今天的文,我本应该白天好好去写,但是其实是在晚上把自己逼到尽头了才下手的。又是拖延症。
本书还有很多排解压力,时间安排的一些方法,我今天时间匆匆翻阅的并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也会继续花时间学习。
有句话说:人们每天梳理自己的头发,却很少梳理自己的思想。确实每天花时间去梳理外在的,却很少去注重内在。两年前曾学了一段时间心理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注重个人心理。其实身体和心理,就好比一台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不管是哪个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电脑卡顿,甚至死机。所以,每天梳理头发,或者运动健身去打扮和训练身体硬件素质的时候,也该思考注重梳理自己的思想,培养一个健康的心态,也就是搭配上更顺畅的软件系统。
最后用欧根·罗特的一句话结束此次读书分享:“人总是虔诚地希望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却不为之行动;直到他终于发现幻想破灭,只得为自己当下能够得到的感到庆幸。”
广学君
985理工学校文科双学士一枚
分享阅读/学习/健身/旅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