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孩子备战《西游记》之解读孙悟空

为孩子备战《西游记》之解读孙悟空

作者: 老绵羊七夕 | 来源:发表于2022-10-22 20:42 被阅读0次

    看完电视剧《西游记》,相信孩子们十有八九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孙悟空三头六臂武功高强,为何不直接背起唐僧往西天直上?为何他在大闹天宫时,可以随心所欲处处逞强,但西天取经路上棒打妖怪却需要菩萨来帮忙?

    这个疑问,稍后解答。

    其实,我更相信,对于孩子来说,《西游记》不只是有趣好玩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座能够让孩子们了解并爱上中国文化的桥梁,搭上这座桥梁,随孙悟空师徒一路西行,不仅以上疑问可以轻松化解,你也会对这部小说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看过《西游记》的大小朋友一定都知道,当中的主角孙悟空,确实很厉害,他大闹天宫时,能将十万天兵打得落花流水;他破坏蟠桃会,不仅偷了蟠桃,还偷了仙丹,结果,连练丹的太上老君都奈何不了他。但就是这样一个狠角色,到后来去西天取经之时,却连降服一个小妖怪,也要死乞白赖求菩萨施爱,这又是为何呢?

    看到这里,孩子们可能会想,那是孙悟空的功力被唐僧的紧箍咒给封印了;也有人说,那是因为当初的神仙心地好都让着他;还有的小朋友认为,那是因为他在五行山下被压制了五百年,以至功力受到了削减。

    这些理由表面上看,不无道理,但事实,都不正确。

    真正可以解释通透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这就是剧情的需要。

    《西游记》是一部白话体小说,说白,它就是在讲故事。既然是故事,如果主角总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处处都能逢凶化吉,那这样的故事读起来显然平淡无奇,它也不会风靡至今。想要故事精彩,又能扣人心弦,情节就该一波三折。

    所以,作为《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为显示人格的鲜活与生动,他就该多时霸气跋扈,适时示弱认怂。

    第二个理由就比较复杂,这涉及到两个人物,前孙悟空与后孙悟空。

    仔细研读《西游记》,你就会发现,小说前部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与后面助师傅去西天取经的孙悟空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主要就是体现在武力上。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的作者系吴承恩,但其实,吴承恩并没有从无到有完完整整地创造了这个故事,他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多个故事总结修订而来。《西游记》中的多个小故事,其实在元代就已经有了雏形。数百年来,这些故事又经过无数人的加工与想象,最后,就变得与最初不一样。

    等到吴承恩再来汇编成小说时,故事都有了完整的版本,如果真要修改,那么其它多处地方都必须重改。显然,在吴承恩的年代,这项工程已经不可能,索性不改,保持原样。

    所以《西游记》共一百回,前七回,讲的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后九十三回,是随唐僧西天取经的孙行者。故事不同,人设也不同。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其实是在宋元时期就开始流行于民间的故事,主要兴盛于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故事主角,有只猴子自立名号,谓“齐天大圣”。这个“齐天大圣”偷了玉帝的宝物,又引来天兵围剿。但因为本领高强,以至天上斡旋多次,才终被天庭兵将降服。

    这一段故事短而精,主要是为了突出齐天大圣的本领。

    后半部分则不同,讲的是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说,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之路,一直靠一只猴子指引,猴子除了引路,还对玄奘一路保护,这过程当中发生了很多故事。

    故事源自佛教,旨在宣扬佛法无边。所以,在后九十三回故事当中,你会发现,法力更大的不是孙悟空,竟然是天上的神仙。

    若非天上之神仙赞助,凭孙悟空功力无边,也未必去得了西天。

    要知道,神仙都是佛教里的人物。

    再说起这只引路猴,也有原型。当初玄奘西出大唐之时,就曾遇上过一个胡人,这人一路给他当向导,帮了不少忙。

    这故事后来也越传越神,以至玄奘保镖的形象竟从胡人变成了猴子。故事里的猴子还自称为猴行者。也就是说,在《西游记》这部小说里,一前一后两只猴子,压根就不是同一体。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和南方齐天大圣的故事原本没有关系,到了接近元代之时,编故事之人发现两个故事都很精彩,而且都有猴子,而且,还擅长“演猴戏”,便干脆将两个故事揉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最完整的《西游记》。

    这也就解决了文章开头的疑点,即,为什么前孙悟空很厉害,后孙悟空却退化了,其实,不是他本人武力退化了,而是主角变了,故事情节也相应有了改变。

    《西游记》中先后出场了四个主要人物,即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若要问你,这四人当中你最喜欢谁?恐怕多数人都会坚定不移地选择孙悟空。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只是个孩子,相信你一定会干净利落地回答说:因为孙悟空法力高超,英勇无敌,他善于打妖怪,特别厉害。

    孩子们纯真无邪,他们的回答也都正确。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深究孙悟空本质,他除了擅长打妖怪,身上还有许多闪光点,譬如善恶分明,机智勇敢,忠诚,敢作敢当。除了这些以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特性,那便是追求自由、敢于反抗。

    不过有一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常人类的反抗,不太一样。常人类的反抗,在很大程度是为了生存,譬如《三国演义》开头的黄巾起义,《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他们之所以反抗,是因为当朝皇帝昏庸,官员腐败,导致底层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之下才挺身抗议的。

    而孙悟空表现出来的并不是这种苦大仇深的形象。他几次反天庭,头一次是嫌弃天庭给的官职小,配不上自己的本领,所以才大闹天宫讨说法。后来,天庭给他封了个“齐天大圣”的名号,合了他的心意,他也就不闹腾了。第二次破坏蟠桃会,是因为神仙没有邀请他参会,心里不痛快,便以牙还牙闹了一场恶作剧。

    从这两次“造反”可以看出,孙悟空反抗的最大因素,不是因为生活苦,不过就想当家作个主。说白了,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别人敬畏天道,他却毫不畏惧,他只希望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此不受老天之气,也不服阎王管制,天地之间,潇洒回旋,他的理由,其实很简单:

    “俺老孙就好自由,好好与我为友,俺的事,你们都甭插手!”

    可是话说回来,既然他这么祟尚自由,为何又愿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呢?要知道,西天之路多凶险,九九八十一难在所难免,为什么他偏偏甘于受难呢?

    所以,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孙悟空所看中的另一样东西,那便是尊严。

    尊严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尊,指一个人生命的自由独立,这一点,他已经做到了。尊严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这也是他在取经路上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

    《西游记》的前七回,他几次三番大闹天宫,用武力制服了对方,最后也取得了胜利,但其实并未完全得到他人的赞同。想要获得完整的尊严,最好的途径,便是保护唐僧向西天取回真经。

    事实证明,这一路,他确实获得了他人的尊重。

    譬如打妖怪保护师傅,获得了唐僧的尊重,唐僧就曾夸他:“贤徒,亏了你也!”。取经路上经过凤仙郡时,为解决当天旱情,他上天求情为老百姓唤来了大雨,以至当地百姓及师徒们都对他赞不绝口。为了求取真经这一正果,他使出看家本领,也让天神地王们见证了他的真情,因此,神仙们也开始尊重他。在车迟国,太白金星就曾给那些做苦力的和尚们托梦,梦中有这么一句说辞:

    “如今皈正保僧来,专救人间灾害。”这是对孙悟空降妖除魔救困扶危精神的极高的赞誉。

    此外,在地府里,神灵们也越来越尊重他。书中曾三次提到孙悟空闯地府,前两次,皆不受欢迎,但最后一次,地府态度异常开明,原文这么说道:“正是那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阴司处处明。”可见,此时的孙悟空,已然成为众人眼里救苦救难的大英雄。

    试问这世上,能有人不尊重大英雄?西天取经,修成正果,获得全天下人的认同,这正是孙悟空前所未有的成功。

    读懂《西游记》,当然认知不止停留在文字表意,你会洞悉,其中讲述的除了降妖服魔打怪升级,邪恶被正义取缔,这里头,还隐藏了“心”与“性”两条暗线。

    譬如孙悟空学艺的地方,就叫宁台方寸山,斜月三心洞。这名字很有寓意,无论是宁台、方寸,还是斜月,这其实都是指“心”。

    孙悟空在此学艺,既要做到功苦食淡孜孜不倦,还有做到一体同心坐怀不乱。

    这实属不易。

    再比如,书中的六耳弥猴,正是孙悟空的心魔所化。孙悟空之所以有真假,并不是真的有另外一个假冒的孙悟空,而是孙悟空内心的阴暗面,也即佛教中的“真心”与“妄心”。对于这一点,书中也有明示:“人有二心生祸灾”。真心,说的是真实之心,妄心,是分别之心。人一旦起“妄心”,祸端必不能停。

    孙悟空也是人,所以,戒不掉心魔,就难免要与六耳弥猴作斗争。这像极了现实中的你我。人之无完人,也就理所当然地会从“真我”中分离出“小我”。打败“小我”,就是去除去心魔,心魔崩塌,才来修得正果。

    所以,《西游记》也是一部关于“人心”与“人性”的小说。

    我们之所以斩钉截铁地选择喜欢孙悟空,不仅因为他法力高强,敢做敢当,更在于他映照了我们内心最深刻的愿望:那就是追求自由,渴望被尊重。我们一路逞强,却时时被“小我”羁绊得晕头转向,即便如此,又怎样?为人真真切切,为义,亮亮堂堂,这才是真实的人生,这才是鲜活的个体。相信如孙悟空一样,对邪恶除奸革弊,对正义扶摇直上,奋发路上,一反既往,等达到山巅之时,也一定能看到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孩子备战《西游记》之解读孙悟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qwzrtx.html